正文 第四節 推進價值整合的有效方式(1 / 3)

“價值觀念的整合是相對於多元化而言的。它是一定社會轉型期人們所具有的多元化價值觀念在社會前進變革過程中,通過內部張力和外部壓力互相作用、衝突、滲透、融洽,從而達到社會價值係統一種新的平衡、穩定、協調和包融狀態。”隨著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出現,人們思想觀念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也明顯增強。這種思想觀念的變化與差異,打破了以往聲音單調、思想僵化、觀念停滯的沉悶空氣,但也引發了人們價值觀、利益觀、道德觀的矛盾與衝突、困惑與失衡,出現了不滿、消極、憤恨乃至鋌而走險等行為。那麼,執政黨如何實施社會整合功能以減輕和縮短社會轉型期的陣痛呢?對此,我們要允許個人價值追求和思想觀念上的多樣性,並堅持和實行價值觀念的整合與引導,即堅持包容與引導。

一、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擴大政治認同

馬克思曾經說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當執政黨能夠使民眾自願接受其所提供的理論依據時,執政黨就會對民眾產生強烈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民眾就會對執政黨自覺服從,執政黨就獲得了高度的合法性認同。民眾對執政黨理念的認同,本質上反映的是民眾與執政黨之間的互動關係,它所表示的信息交流是雙向的,自覺服從意味著雙方處於一種協調、穩定、良性互動的狀態。”一個政黨一旦成為執政黨,該黨的意識形態一般就成了主流意識形態。然而,主流意識形態並非社會中唯一的意識形態,執政黨也不能通過強製的手段將自己的意識形態變成全社會的意識形態。那麼,執政黨怎樣來引導社會中不同的思想潮流,使廣大民眾接受執政黨確立的主流意識形態,並將其轉變成社會的共識呢?

(一)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思想保證。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擴大政治認同的前提條件。

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必須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是顯示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的需要。一種社會製度是否具有優越性,從根本上說,就是看其能否推動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目前,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還在發揮著“垂死”前的優勢,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生活與價值觀念的優勢還讓一些人較為追捧,在這個時期人們追求的物質生活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就很容易被一些形形色色的新聞媒體報道左右思想。在新形勢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較量和競爭將長期存在,而較量和競爭的結果都取決於我們國力的強弱和發展的快慢。隻有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社會主義製度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才能從根本上得到鞏固。正如鄧小平所說:“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講社會主義,首先就要使生產力發展,這是主要的。隻有這樣,才能表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要堅定廣大民眾的社會主義政治信念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單靠宣傳不行,必須靠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人民是看事實的,沒有發展,任何偉大的事業都難以為繼,任何堅定的信念都不能長久。因此,發展才是硬道理,隻有讓人民生活富足了,才能體現我們社會製度的優越性,才能消除民眾對資本主義的追逐,才能獲得民眾對社會主義製度的擁護和支持,進而增強廣大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認同感。

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必須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理論,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是否鞏固,一個重要的方麵,是看我們的理論工作是否具有說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能否及時總結黨和人民在實踐中的新經驗、新理論和新認識,能否正確回答現實生活提出的廣大幹部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馬克思主義是嚴密而完整的科學的思想體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不是封閉的、不再需要發展的終極真理,而是隨著實踐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不斷增添新的內容的科學理論和思想體係。正如胡錦濤同誌所說:“馬克思主義隻有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更好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現在的實際出發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理論,不斷地以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中國共產黨的主流意識形態為廣大群眾所認同、所接受。如果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到頭來必然要葬送馬克思主義。

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必須吸收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精華,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說服力。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發展的理論體係。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並不排斥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學習與吸收,搞固步自封、閉關自守是愚蠢之舉。無論如何,中國思想文化已有數千年曆史,自有其優良傳統,有其思想優勢。如果藐視自己祖宗遺留下來的優良傳統,便缺乏重心。隻有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基礎上,堅定地實行思想文化領域的“雙百”方針,充分吸收我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精華部分,容納一切優秀人類思想文化,創造出具有新特質的新思想、新文化,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有益的補充,才能使各種社會思想意識形成一種協調的態勢,有效地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也才能夠消解伴隨社會意識多樣化大潮泛起的落後腐朽的思想殘渣,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然而,由於人們的價值取向、認識水平、審美情趣不同,一些醜、惡、假的東西也會有“市場的需求”。如果不對各種思想文化因素加以分析、鑒別與引導,就會給這些東西的流入打開缺口。因此,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思想文化都必須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麵向世界,博采眾長,正確應對各種社會思潮,反對“一窩蜂地盲目崇拜”的傾向。隻有這樣,我們的人民才不會片麵地追憶過去或者崇洋媚外,無形之中馬克思主義的魅力也會不斷增加,一旦大多數人都對馬克思主義的遵守變成了一種信仰,那麼,社會的發展將會從中獲取巨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