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中國共產黨要代表和體現當今中國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願望和要求,就必須進一步夯實執政理念,增強執政為民意識,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隻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強中國共產黨的利益整合能力。
一、夯實執政理念,增強執政為民意識
所謂執政為民意識,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高執政活動的自覺意識。公共權力來源於廣大民眾的賦予,必須代表廣大民眾。在反對封建專製統治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資產階級提出了“社會契約論”、“主權在民”等思想,這是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國家權力本質上是一種公共權力,社會民眾是國家權力的主體。政黨執政的權力來源於民眾的授權,是民眾通過法定程序,將管理社會的權力賦予執政黨組成的政府,由它來履行公共職能,以服務於社會公共利益。執政黨由此而擁有了執政地位。”由此可見,公共權力與廣大民眾實質上是一種權力授受關係。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不但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而且是代表與被代表的關係。這是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關係的基本定位。這種關係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公仆,其權力來自於人民,是人民授予的。
來自於人民的權力、人民授予和寄托的權力,隻能用於人民群眾。權力的受托者—執政黨不能利用國家權力謀取一黨一派的私利,而要按照權力委托人的意誌和利益來運用權力。中國共產黨正是由於對權力的來源和性質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正確的認識,才能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以毛澤東為例,他曾在延安的一次演講中講道:“有個美國記者問我:‘你們辦事,是誰給的權力?’我說:‘人民給的。’……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同誌們,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托給能夠代表他們的、能夠忠實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執政為民,最深刻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和權力觀,最簡潔地表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本質,最鮮明地反映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與其他性質國家政權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隻有執政為民,才與情理相吻合、與本質相一致。
實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保證人民賦予中國共產黨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執政規律的準確把握,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的一次質的飛躍。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轉變“人治”的觀念。“人治”會使很多當權者無視黨紀國法,會使我們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會使很多人淩駕於黨紀國法之上,使黨紀國法成為一紙空文。“人治”也會產生很多貪汙腐敗,會使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搞權錢交易,與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理念背道而馳。隻有實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才能使夯實執政理念,增強執政為民意識落到實處。
二、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發展成果是由大多數人共同創造的,而不是少數人創造的。首先,廣大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社會曆史是由現實的個人及其活動構成的,每一個個體所組成的群體活動形成了曆史。人民群眾對社會曆史發展有推動和促進作用。曆史是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所以發展成果應由人民共享。其次,廣大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人類賴以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而其創造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發展首先是物質資料的豐富,理應由人民共享。再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一切文學藝術,歸根結底來自於人民的實踐。發展也是精神生活的發展,所以發展成果也應由人民共享。最後,廣大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廣大人民群眾也在創造並改造著社會關係,社會關係的變革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所以發展成果應由人民共享。正如鄧小平同誌多次指出,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是群眾發明的。我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江澤民同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的講話中也深刻指出:“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由此可見,發展成果不是少數人奮鬥的產物,而是廣大民眾共同努力的結果,理應由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