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論創新是引導社會發展、夯實價值整合的內在需要和重要保證。一個國家、民族、政黨如果沒有先進的科學的思想理論作指導,就等於沒有靈魂。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對思想理論創新有著更為迫切的要求,以此才能不斷夯實黨的價值整合能力。
一、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思想理論創新是執政黨永葆生機的根本條件,對執政黨價值整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那麼,怎樣才能不斷推進思想理論創新呢?
一方麵,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同時強調,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地把這一理論推向前進,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增強馬克思主義的魅力。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既不是停滯不前的,又不是自我封閉的,而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充實、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然而,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片麵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其他理論相互矛盾、完全對立的一麵,好像隻有這樣,才叫做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結果造成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概念被弄得極其狹窄,被弄成了僵死的教條,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不是擴大而是縮小了馬克思主義的陣地。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曾反複強調:“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毛澤東也多次指出,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而應當看作行動的指南。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變化了的實際出發,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概括新理論。
另一方麵,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包容性與開放性。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該論斷深刻表明,馬克思主義具有廣泛的包容性與充分的開放性,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不斷吸收新元素,迸發新活力。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主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這個過程是經過中國共產黨組織體係中的意識形態結構和中國共產黨對大眾傳媒的領導以及其他意識形態工作得以實現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中國社會整合作用突出表現在它隨著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實踐不斷豐富著自己的內涵,已由原來的強調對立的意識形態變為強調共存的意識形態,具有了兼容並蓄其他性質意識形態中合理、科學成分的能力。”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經濟成分多樣化、分配方式多樣化、多種所有製經濟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成員的利益分配關係進行著深刻的調整,人們的就業形勢與就業崗位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這樣的社會曆史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應隨著實踐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不斷充實和發展,增強其吸引力,擴大其包容性。
一是在豐富內涵中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包容性與開放性。“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這是一個重要的科學論斷。中國共產黨正是準確地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這一思想精髓,緊跟時代的步伐,結合中國實際,以繼往開來、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不斷開創新的局麵。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增強馬克思主義的魅力,一方麵,要“俗化”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俗化”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不是模糊黨的意識形態,也不是淡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而是把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與社會發展階段和中國共產黨在現階段的任務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必須徹底改變過去“左”的時代過分神秘、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狀況,從僵化刻板中解放出來,走向民間,實現還俗,以世俗的理性體現對社會實際和人性的關照。另一方麵,要擴大黨的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意識形態包容性有兩層含義:第一,它有比較廣闊的邊界,能夠把許多不同的觀念和價值整合在一個思想體係之內;第二,它有較大的空間,能夠為盡可能廣泛的政策選擇提供理論支持。”包容不是無條件地囊括一切,關鍵在於中國共產黨既能夠保持自己的特點,又能夠盡可能地反映廣大民眾的要求,將二者有機地、巧妙地結合起來。
二是在兼收並蓄中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元化指導地位,絕不意味著排斥中國傳統文化、人類文明成果及社會成員多元的價值追求。越是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意識形態,越能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越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要確保馬克思主義在全社會的引領地位和作用,必須善於從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善於從人民群眾現實的生活和創造中吸收營養,善於從世界文化寶庫中吸收精華,在兼收並蓄中體現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例如,要順應發展潮流,構建以愛國守法、奉獻進取、公平誠信為核心的全民共同價值觀,使社會共同理想和價值觀內化為全民族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我們從曆史事實中發現,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根據實踐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有機統一起來,不斷進行思想理論創新,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增強馬克思主義的魅力,是黨的發展、黨的事業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在需要。
總之,要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擴大黨的意識形態的包容性與開放性,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使其保持應有的張力與彈性。
二、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引領社會思潮的能力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要著眼於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大力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素質,提高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建設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高素質黨員隊伍,培養造就大批善於治黨治國的優秀領導人才。隻有這樣,才能在全社會發揮良好導向作用,提高全黨引領社會思潮的
能力。
(一)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主要依據和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指出:“全黨同誌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加強學習的緊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幹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是我們黨在深刻認識黨的建設曆史經驗和新鮮經驗基礎上作出的戰略決策,體現了對時代發展脈搏和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要求的高度自覺和清醒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