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政黨執政,都必須有自己的執政基礎。執政基礎是否堅實、執政地位是否鞏固,主要是看執政黨的認同度有多高、執政合法性有多強,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執政基礎就是黨的代表性。執政黨的代表性越廣泛,執政基礎相應就越堅實;執政黨的代表性越狹窄,執政基礎相應就越薄弱。政黨的代表性從何而來?不是來自政黨的主觀宣示,也不是由政黨做的一兩件具體事情來證明,而是看執政黨的社會整合功能發揮得如何。

當前,我國處於社會的加速轉型期,當代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經濟、社會、政治的轉型的烈度、速度、深度和廣度比任何時期都要深刻,社會利益出現分化、民主意識日益增強、思想觀念呈現多元等,給執政黨的利益整合、權利整合、價值整合、自身建設帶來嚴峻挑戰,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考驗、新挑戰。因此,執政黨如何增強和優化社會整合功能,就成為一個現實而緊迫的重要課題,這也是我求學中共中央黨校和執教中共重慶市委黨校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盡管執政黨社會整合功能研究是我本人的學術興趣之所在,但是,我深切地體會到,駕馭和把握這一重大課題並不容易。國外學者較側重於社會整合的共性研究,但相對缺乏針對轉型期中國特點的個性研究;國內學者較側重於黨的社會整合功能某個角度的單一研究,但相對缺乏對社會整合功能的分析框架及對策思路的綜合研究。這表明,關於轉型期中國共產黨社會整合功能研究還有進一步深化的空間。

現在呈現給諸位讀者的這部專著《轉型期執政黨的整合功能》,就是我對這個問題長期思考和潛心研究的一個初步成果。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以黨的社會整合功能為主線,以執政黨社會整合功能的概念解讀為起點,以中國共產黨發揮社會整合功能的曆史進程和基本經驗為基礎,以國外執政黨社會整合的有益經驗為參考,以社會轉型為背景,結合我們黨自身建設的實際,認真探索執政黨社會整合功能的規律性,從黨的利益整合功能、權利整合功能和價值整合功能三個方麵深入進行對策性研究,力爭得出具有一定理論高度和對實踐具有較強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自我評價書稿所呈現研究的較有學術價值之處是:第一,初步界定了轉型期執政黨各種社會整合功能的基本內涵和相互關係;第二,初步提出了轉型期中國共產黨各種社會整合功能的具體優化與對策思路。拙作若能起到拋磚引玉、促進思考的作用,也就足夠了。假如本書能得到同行專家的批評指教,那是十分榮幸的事情。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值此專著完稿之際,感到如釋重負的同時,又百般滋味湧上心頭。這本書實際上凝聚了眾多專家貢獻的智慧。感謝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的梁妍慧教授,正是有了她的辛勤付出,才使我拿得出一本像樣的專著。感謝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的李少軍編輯為本書出版前後所費的不菲心血,也感謝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原黨建部主任黃遠固教授、科研處處長劉康教授、科研處鍾愛萍老師和其他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特別要感謝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戴焰軍教授和重慶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帶頭人、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羅曉梅教授對這項研究進行的精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並承蒙戴焰軍和羅曉梅兩位知名專家為本書撥冗作序,且在序言中褒獎有加,更令我欣喜和倍受鼓舞。此外,許多朋友和同仁的思想觀點也給我的寫作以極富智慧的啟發,聆聽他們作為智者的心聲,感受他們作為學者的風範,都令我受益匪淺,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謝意。

侯晉雄

於重慶歇台子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