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則紀律(1 / 3)

堅持原則,獎罰分明

要想生活在一個更和諧的社會,就要自覺地嚴格約束自己,時刻將規則放於心中,以獲得更完滿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對抗規則的人,常常受到規則的懲罰,到處碰壁,甚至要付出全部自由為代價。

在談到遵守原則的問題時,西點軍校有一個經典的案例,經常被教員們在課堂上引用: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的圖書館。一時間,無以計數的珍貴的古書典籍被毀於一旦。第二天,學校上下得知了這件讓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大家的心情無比沉重。其中有一名學生更是麵色凝重,因為這場突發的火災把這名普通的學生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選擇。

事情是這樣的:在這場火災發生之前,這名學生擅自違反圖書館規定,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準備閱讀完之後再帶回圖書館。可是一場大火之後,一切都變了,這本書成了哈佛牧師捐贈的250本書中的唯一珍本。怎麼辦?是神鬼不知地據為己有,還是光明坦蕩地承認錯誤?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這名學生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大門,說明理由後,鄭重地將書還給學校,並承認了自己當初違反規則的錯誤。更令人震驚的是,霍裏厄克校長沒有對這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反而表示真誠的感謝,而且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後把他開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與哈佛人相似,西點軍校的學子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守規則的人群之一。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就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被西點學子奉為堅持原則的典範,他一貫堅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空軍1號就是空軍1號,空軍2號就是空軍2號。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隻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上著陸。”

1981年春,身為副總統的布什正坐在例行公務旅行的飛機——“空軍2號”上。突然,布什接到國務卿黑格從華盛頓打來的電話,“出事了,請你盡快返回華盛頓。”幾分鍾後,布什又收到了一封密電,告知總統裏根已中彈,正在華盛頓大學醫院的手術室裏接受緊急搶救,要求布什的飛機調頭飛向首都華盛頓。

飛機在安德魯斯著陸前45分鍾,布什的空軍副官約翰·馬西尼中校來到前艙為結束整個行程做準備。飛機緩緩下滑時,馬西尼突然想出了個主意,他說:“如果按常規在安德魯斯降落後,再換乘海軍陸戰隊一架直升機,飛抵副總統住所附近的停機坪著陸,然後再駕車駛往白宮,要浪費許多寶貴時間,不如直接飛往白宮。”

布什考慮了一會兒,決定放棄這個緊急到達的計劃,仍按常規行事。

“我們到達時,市區交通正處高峰時期。”馬西尼提醒道,“街道上的交通很擁擠,坐車到白宮要多花10~15分鍾的時間。”

“也許是這樣,但是我們必須這樣做!”

馬西尼點點頭,“是的,先生。”說著走向艙門。

看著馬西尼中校疑惑不解的神情,布什解釋道:“約翰中校,隻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上著陸。”布什堅持著這條原則:美國隻能有一個總統,副總統不是總統。布什認為:總統與副總統之間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相互尊重,是成就一個成功的副總統的最重要的條件。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就要自覺地嚴格約束自己,時刻將規則放在心中,以獲得更完滿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對抗規則的人,常常受到規則的懲罰,到處碰壁,甚至要付出全部自由為代價。

沒有紀律便沒有一切

西點的紀律素養訓練主要是在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完成。西點認為,通過紀律素養訓練,可以迫使一個人學會在艱苦條件下怎樣工作與生活。

強化責任最直接的方式是強化紀律觀念,通過對紀律的認識、理解和遵守執行,加深對責任的領悟和明確。

西點的紀律素養訓練主要是在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完成。西點認為,通過紀律素養訓練,可以迫使一個人學會在艱苦條件下怎樣工作與生活。比如日常的著裝訓練,高年級學員管新生。一會兒下令集合站隊,一會兒又指令學員返回宿舍換製服(即白襯衣加上灰褲子),限定在5分鍾內返回原地並報告“做好檢查準備”。接著班長又一次下命令,換上學員灰製服。在整個過程中,必須無條件地完成指令,不得有任何借口。

這樣的訓練整整持續一年,紀律觀念由此深深地植根於每個人的大腦中。同時,與之而來的,是每個人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這是一些讓人受益終身的精神和品質。

偉大的巴頓將軍曾經說:“我們不可能等到2018年再開始訓練紀律性,因為德國人早就這樣做了。你必須做個聰明人:動作迅速、精神高漲、自覺遵守紀律,這樣才不至於在戰爭到來的前幾天為生死而憂心忡忡。你不該在思慮後去行動,而是應該盡可能地先行動,再思考——在戰爭後思考。隻有紀律才能使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愛國之心不至於白費。沒有紀律就沒有英雄,你會毫無意義地死去。有了紀律,你們才真正地不可抵擋。”

西點紀律的嚴格或嚴厲人所共知,而且花樣甚多,令人回味。輕微的違紀隻作記錄,不使用具體處罰措施。對高年級學員來說,一個月中如被記過9次,就意味著失去享受周末的權利。如被記過超過每月的最高限額——13次,則每超過一次就將受罰,至少要在空地上走一個小時,一般要扛著步槍不停地走一小時。

據說,艾森豪威爾到西點不久,就因為他的自由散漫而贏得了“操場上的小雞”的頭銜。原因是艾森豪威爾經常犯錯誤,不得不接受懲罰,像小雞在田間來回走動一樣在操場上來回走步,隻是不如小雞那樣自由罷了。

處罰的手段還有禁閉,分為普通禁閉和特別禁閉。普通禁閉是對正在參加校際運動會的運動員采取的,是用來代替罰走的一種懲罰。受到普通禁閉懲罰的學員在正常享受特權的時間內必須留在自己的寢室裏。特別禁閉用於那些被軍校官員認為犯有特別嚴重過錯的學員,其中包括長時間罰走。對各種過錯可能采取的處罰方式有很多,甚至可以說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實施者有臨時確定處罰方式的權力,但不允許過分。實際上,過分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對低年級學員。

為具體說明問題,我們選取西點軍校特別命令上列出的幾個處罰例子,以窺學員規範的嚴格性,也可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學員責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下麵的例子,我們刪除了具體的人名。

錯誤:從事營利活動。1971年2月2日,趁值班之機在營區內販賣烤鍋餅,以圖謀利。處罰:記過20次,懲罰44次,並禁閉2個月。

錯誤:公開顯露感情。1971年1月20日17時45分,犯錯誤人讓青年婦女在大禮堂裏親吻他。處罰:記過10次,懲罰14次。

錯誤:態度凶暴不恭。1971年1月17日10時55分,在教室裏,當衛兵要求他讓出軍官的座位時表現出好鬥態度。處罰:記過15次,懲罰20次。

錯誤:是非不分。1971年2月7日,未經批準離開教室隊列並在教室裏不扣衣領,以較高的聲調談話,造成紛擾,行為不恭。處罰:記過25次,懲罰66次,並禁閉3個月。

錯誤:故意不遵守總規定。1971年3月12日,著製服時手腕上佩戴愛情珠子。處罰:記過10次,懲罰14次。

錯誤:有辱學員名譽。1970年12月29日,著製服在新澤西收稅高速公路上搭乘他人便車,同時衣冠不整,鞋子肮髒,頭發過長,從而加大了錯誤的嚴重程度。處罰:記過20次,懲罰44次,禁閉2個月,並降為學員二等兵。

正如小心謹慎的學員們必須遵守的規章製度是沒完沒了的一樣,發布上述處分的特別命令也是沒完沒了的。警鍾長鳴,紅燈頻閃,每個學員都在緊張的氣氛中完成學業。如若不然,想對抗規章的權威,結果便十分不妙。即使不被開除學籍,也要帶著許多包袱走向工作和生活。

有位學員膽子很大,硬要表現與眾不同。大概在1968年,他對軍校強迫學員參加禮拜提出疑問,盡管提問題的方式完全合法,但他忽視警告,受到提交軍法審判的威脅,同時也有人提出不予畢業問題。他的寢室還遭到非法搜查並沒收了一些私人書籍和信件。

這名學員向檢察長提出申訴,騷擾才告終止。但是,處罰並沒有減輕,這名學員在3周內走了80小時,其中接連6天扛槍連續走6小時。為此他的右髖部得了慢性病,醫生說別的器官可能也受到損傷。如果在罰走期間去看醫生,情況會更糟。處罰不會因為醫生關於傷痛的結論而減輕。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處罰項目,正常的休假將被取消;即使宣布畢業也要留下來,直到服完懲罰為止。對前麵那位學員的最後打擊,是當時的校長塞繆爾·科斯特少將發出的。並且,問題的包袱還被背到了部隊,影響了這位學員正常的發展和晉升。部隊根據軍校意見,開始是推遲任命具體職務,後來是推遲正常的晉升中尉的時間。無奈,這位學員以少尉軍銜憤然退職。但西點的原則繼續運行,合格軍官的準則任何人不可動搖。

從一般意義上說,西點的做法未免苛刻,未免不近人情,未免不可理喻,但西點的“金字招牌”,沾不得一點汙跡。每個西點人都必須以發揚光大西點精神為己任。如果在軍校學習期間不能牢固樹立這種觀念,開始軍事生活後就缺乏堅定的理性基礎,就很難成為對部屬、對軍隊乃至對國家負責的軍人。

一個團結協作、富有戰鬥力和進取心的團隊,必定是一個有紀律的團隊。同樣,一個積極主動、忠誠敬業的員工,也必定是一個具有強烈紀律觀念的員工。可以說,紀律永遠是忠誠、敬業、創造力和團隊精神的基礎。對企業而言,沒有紀律,便沒有了一切。

還是來看看偉大的巴頓將軍的例子吧。喬治·福蒂在《喬治·巴頓的集團軍》中寫道:“1943年3月6日,巴頓臨危受命為第二軍軍長。他帶著嚴格的鐵的紀律驅趕第二軍就像‘摩西從阿拉特山上下來’一樣。他開著汽車轉到各個部隊,深入營區。每到一個部隊都要訓話,諸如領帶、護腿、鋼盔和隨身武器及每天刮胡子之類的細則都要嚴格執行,巴頓由此可能成為美國曆史上最不受歡迎的指揮官。但是第二軍發生了變化,它不由自主地變成了一支頑強、具有榮譽感和戰鬥力的部隊……”

巴頓可以說是美國曆史上個性最強的四星上將,但他在紀律問題上、對上司的服從上,態度毫不含糊。他深知,軍隊的紀律比什麼都重要,軍人的服從是職業的客觀要求。他認為:“紀律是保持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們發揮最大潛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紀律應該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戰鬥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質還要強烈。”“紀律隻有一種,這就是完善的紀律。假如你不執行和維護紀律,你就是潛在的殺人犯。”巴頓如此認識紀律,如此執行紀律,並要求部屬也必須如此,這是他成就事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被人認為有些粗魯的巴頓並不是強硬的命令者。他從不滿足於運籌帷幄和發號施令,他經常深入基層和前線考察,聽取部屬意見。而且身先士卒,讓部隊感受到統帥就在他們中間,從而願意聽從他的命令,願意服從他的指揮。

沒有任何借口

西點對學員如此嚴苛,就是為了迫使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高年級學生刁難新生,在西點可以說是一個傳統。其主要目的在於培養新生服從的意識。西點退役上校賴瑞·杜尼嵩(LarryR.Donnithorne)在他的西點回憶錄裏描述過他剛進西點時的一個小插曲:

1962年,我還是個涉世未深的18歲青年,穿著一件紅色T恤和短褲,來到西點軍校。我提著一個小皮箱,到體育館報到。填好所有的表格之後,就走向校園中央的大操場。

我看到一個穿製服的學長,他的樣子隻能用完美無瑕來形容。他披著紅色的值星帶,代表他是新生訓練的一個負責人。他遠遠看到我就說:“嘿,穿紅衣服的那個,到這邊來。”我一麵走向他,一麵伸出手說:“嗨,我叫賴瑞·杜尼嵩。”我麵帶笑容,心想他也會親切地回答我:“嗨,我叫喬·史密斯,歡迎加入西點。”

結果他說:“菜鳥,你以為這裏有誰會管你叫什麼名字嗎?”你可以想象得到,我當場被他駁得啞口無言。接下來他叫我把皮箱丟下,單是這個動作又折騰了半天。我彎下身把皮箱放在地上。他說:“菜鳥,我是叫你把皮箱丟下。”這一次,我彎下身,在皮箱離地5厘米左右鬆手讓它掉下去;他還是不滿意。我一再地重複這個動作,直到最後一動都不動隻把手指鬆開讓皮箱自己掉下去,他才終於滿意了。

今天,西點軍校主要的領導風格,已經與以往大相徑庭,不再那麼專製,也比較尊重部屬。西點今天對高年級學生的要求,強調以領導者對待部屬的方式來對待新生。在新生訓練中,值星的學長說話仍然很有權威性,但是不會再有丟皮箱這類的規矩。值星官會清清楚楚地告訴新生應該知道的事項,該到什麼地方去,做些什麼事;如果還有人不清楚,值星官會再說明一遍。

賴瑞·杜尼嵩認為,丟皮箱的規矩,反映了—個根本原則,那就是在新生開始學習領導技巧之前,西點必須先讓他們知道自己所不懂的事情。

事實上,西點新生懂得已經非常多,這批青年就是因為能力學識俱佳,才能夠進入西點就讀。西點要在這個良好的基礎上,把他們陶冶成最傑出的領導人才,這些青年過去在自己的生活圈,可能都是領袖人物,但是在這裏他們不是領袖,至少目前還不是。然而,新生還不明白西點所要強調的重點:他們內心必須變成一張純淨的白紙,必須從零開始。因為從現在起,唯一最重要的事,就是他們所不懂、不知道的事情。

譬如新生還不懂得如何帶兵,不懂得如何有效地鼓舞、訓練部屬,如何獎懲,如何要求紀律。他們甚至不知道怎麼行進、敬禮和著裝。我們讓新生認識到,他們不懂的還很多。從零開始並不容易,可能令人困惑,甚至恐慌。對我們來說,零點就是服從。新生花一整年的時間學習服從的各個層麵:自律、處理壓力、善用時間。

西點有一個久遠的傳統,遇到長官問話,新生隻能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我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