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尼恩定律是奧地利經濟學家魯尼恩提出來的,意思是說競爭就好像賽跑和打架一樣,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贏,弱小的未必就會輸。隻有那些笑到最後的人才是勝利者、贏家。
對於職場來說也同樣如此,職場競爭像是一項長距離的賽跑,一時的領先並不能保證最後的勝利,陰溝裏翻船的事並沒少發生。同樣,一時的落後並不代表會永遠落後,人生還有更精彩的舞台,雖然這個小小的舞台上輸了,隻要你的夢想還在,堅持也是職場辭典中一個絕對彪悍的詞,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易放棄,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易認輸!隻要一個人的努力不停歇,隻要他願意付出,積極向上,奮起直追,那麼就一定會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笑到最後,努力到最後,也不是一句虛話,這需要從現在就開始做起,職場沒有童話,所有的成功都是用努力構建的!麵對同樣一個限時完成的工作,為什麼有的人給自己找借口,說三天的時間太短,展示不了自己的才華。還有的人說,我會努力把握我的每一次機會,哪怕它隻有三天。這就是差距。
同時,還要注意自己領先的時候也不要驕傲,如果一味誇耀自己的才華或驕傲自大,而且和同事言談之間顯得盛氣淩人,往往會招來他人的嫌怨,即使自己將來贏了,也會被人排斥、距離拉得很遠,像這樣的情況隻要出現,贏了也是輸了。
不久,小陳和老劉就要公開競選設計小組的負責人了。
小陳和老劉是同部門最被領導看重的兩個員工。而且兩個人各有自己的優勢,領導一直難以抉擇。小陳的優勢是有年輕人的眼光和活力,而且,正規大學本科學位,專業能力非常強,設計作品大膽新穎;老劉的優勢是能夠整合資源,他的作品更多的是走向大眾市場,這兩方麵兩人為公司創造的成就和影響力都難分伯仲。
坦白地說,在工作中,專業知識和資源整合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這讓領導陷入了矛盾之中,於是決定讓大家去評判。該把票投給誰,大家也是非常為難的。後來,有一個培訓,大家想,這次可以簡單處理,內心也不用矛盾了,培訓結束後有考試,看兩個人的成績怎樣就可以了,誰分數高,就把手中的票投給誰。
對於這一點,小陳是胸有成竹的,他在大學的時候曾被同學取笑為“考試機器”,不論考什麼,他的書麵表達能力都是一流的,況且培訓的理論知識他本身就非常熟悉。考試對於老劉來說,可是“天梯”,老劉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外語不過關,很多設計理念他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常要用英文表達,就成了他的絕對障礙。
培訓結束,考試一天天逼近了,小陳的心情也越來越好,他認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對於他而言,理解那些英文概念和知識,簡直就是小菜一碟,這次老劉不管怎麼樣,也無力回天了,看到老劉每天都在學習和研究那些令他頭疼的英文,小陳甚至很同情他。
考試終於來臨了,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那一天,老劉居然沒來考試,原來,考試的前一天,老劉的一個老鄉突然來訪,晚上的時候,老劉陪老鄉多喝了幾杯,睡得太晚,以至於把第二天的考試給耽誤了。
大家都知道老劉的確是一個從不說謊的人,事實上老劉說的也完全屬實,可是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愁眉苦臉的不是老劉,而是小陳,沒有老劉的成績作比較,自己再高的分數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一次的評分還是沒有進行,大家不得不重新考慮投票。心靈的天平出現了搖擺的時候,老劉的優勢就凸顯了出來,他平時待人寬厚,平和好相處,不像小陳那麼自以為是,所以最後的評比,老劉以絕對優勢勝出!
不是所有的事都按常理出牌,很多的偶然,必然;很多的機遇,變化,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敢斷言,成功,在最後的時刻!
心理學專家支招
想要在職場笑到最後,就需要將自己的眼光調遠到未來一年甚至十年去思考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買手機的時候,要考慮到手機的更新換代。如果貪圖便宜,隻想著現在少花一些錢而買了已經要被淘汰的產品,不僅很快就要被淘汰,而且維修、換配件也有可能產生問題。還不如多花一些錢來購買功能時尚、相對流行的商品,相對減少了更新換代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