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瑩這麼穩重的女孩絕對不會用這樣的口氣和男領導說話的,鬱悶了很久,突然有一天,在另一家報紙做主管的一位老大哥約她吃飯,鄭飛瑩講了自己的遭遇,老大哥說她手下有些女下屬也有一樣的心結,但是作為一位領導,他甚至比鄭飛瑩還要了解王丹霞為什麼 “吃香”。
他說,女性最忌諱的缺點之一就是亂設假想敵,而不去研究、發現別人的長處。尤其是本來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的女同事,出現高下之分的時候,弱的一方就容易忽略掉真正的使同事吃香的一些因素,比如一名同事的努力和上進。落後的人往往歸結為自己的同事靠著甜言蜜語巴結領導才獲得成功。
老大哥說了自己作為男領導的一個感受,那就是在職場,那些外貌美麗,言談舉止優雅的女性,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因為工作的確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當看到賞心悅目的人的時候,就更加養眼,而且,他就不會喜歡一個無性別甚至看上去像與自己性別相同的女員工,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一名女員工隻有在業績上贏得了成績才能更持久地讓領導感覺如沐春風,那些能幹的優雅女同事,絕對是任何公司中的“寶”。
聽到了老大哥的點播,她發現王丹霞確實有很多優點,確實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無論是業務上還是豁達的處世態度,而且,她還懂得發揮自己的長處,而把不太光彩的地方隱藏起來。
老大哥的這一課才真正地給鄭飛瑩解開了長久的心結!
心理學專家支招
職場中發現能力比自己強的同事,即使他是自己的對手,也應該學會向對手致敬,向對手學習,而不能片麵地總結對手成功的原因是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如果這樣,隻能給自己找到不成長、不進步的借口,不能真正地取得個人發展。要知道,任何一個領導都不是靠員工的追捧活著的,任何一個公司也不是靠培養“馬屁精”就能生存的,在以利潤為最高追求的公司裏,一般來說,人事任命還是要依靠個人的業績和能力,領導喜歡誰看重的也無外乎是這兩點。
所以,不要一味地找別人的缺點,而應該讓自己的心態先平和下來,職場是個靠實力說話的地方。職位與能力決定發言權,這已經不是什麼潛規則,而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仔細觀察那些超越自己的人,用一雙客觀的眼睛去看看人家到底有沒有長處,隻要你能發現有一點是人家比你做得好的,你就算有收獲。然後你要做的是,動動腦筋把你的業務做上去,做到讓別人看出來你的光彩,承認你的存在。那才是真正的謀略。
三分之一效應——衝出“完美”的圍城
三分之一效應講的是人們決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每個人經常要麵臨各類選擇,當人們麵臨兩種選擇的時候,兩個方案選擇其一,人們就會舍棄另外的一個方案。但是,如果人們的選擇變得更多,有三個選擇的時候,隨著選擇對象的增多,選擇餘地的增大,選擇難度不但沒有縮小,反而也在增多和加大,最後讓人們陷入迷茫。
為了證明這種三分之一效應,一位社會心理學家曾做了個小小的實驗,他做了三個鬮兒,其中兩個寫著“有”,一個空白,然後一字排開,擺放的順序是“有”字鬮在兩邊,空白鬮在中間,然後讓被試者從中隻抽取一次。
雖然每個鬮的中彩概率是均等的,但絕大多數人在心理上對第1個和第3個都會有點兒抗拒,總認為不可能那麼巧,他們不會選擇兩邊寫有“有”的那兩個,因此,絕大多數人都會抽取第2個。
在人們的生活中,同樣如此,所以有這樣的一句話廣為流行,那就是,當一個人毫無選擇的時候,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當人們有很多選擇的時候,反而失去了選擇,被“完美”的圍城狠狠地纏住。
要知道,完美主義對職場發展來說非常有害。舉個例子,如果領導在星期一上午安排一名員工在本星期內要完成5項工作,而到星期五下午的時候,這名員工卻隻盡善盡美地完成了其中1項,而剩下的4項工作已經根本來不及做。在這種情況下,哪一位領導會高興呢?
心理學中,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特質和思維方式,它要求做任何事情都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缺乏彈性和靈活性。在職場上,完美主義是對己或對人所要求的一種態度,完美主義的人對任何事都要求達到毫無缺點的地步,難免隻按理想的工作標準苛求,而不按現實情境考慮應否留有彈性或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