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積極想辦法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甚至沒有想一想是不是需要搭建一個梯子幫助自己,此時此刻,狐狸是怎麼做的呢?它想要是還拚命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還是跳不夠那葡萄的高度。最後,狐狸說:“反正這葡萄是酸的。”也就是說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夠高,摘得到也還是不好吃,這樣,狐狸也就很自然地放鬆了心理的壓力,放棄了葡萄,繼續往前走了。去尋找其他“不酸”的食物去了。
這個故事在生活中也非常多見,所以人們經常會說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有點像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裏講的阿Q一樣,總是用自我安慰來實現活著的目的。
職場也同樣如此,很多職位就像高高的葡萄掛在那裏,我們拚命地跳也夠不著,於是我們就會說,那個職位也不是那麼好幹的,累死累活有什麼意思。但是,我們安慰自己的時候,卻忘記去幫自己找一把梯子了!這就如同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的時候,采取了一種“歪曲事實”的消極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於新淼升職了,他知道,自己的同事張渺光是不服自己的,因為張渺光跟於新淼同是公司裏的元老級人物,辦事能力和在同事中的人氣旗鼓相當。遺憾的是辦事處主任僅此一職,於新淼平常的積極向上的態度幫助了自己一把,但是張渺光並沒有看到自己誌大才疏,而又仗著自己是公司的“老人”盛氣淩人的缺點。
看到於新淼升職,張渺光就告訴自己說,這也不是什麼高職位,天天擺出一幅高高在上的態度管理別人,淨得罪人,而且,張渺光還跑到其他同事麵前說:“看看於新淼,剛上任不知道咋想的,還沒請同事們一起吃個飯,給大家爭取點利益,發揮一下自己的作用,就開始天天想著怎麼和領導彙報工作了,你看他怎麼又跑到王總的辦公室了,又打電話又發電郵,王總剛回北京他就那麼多工作去談?肯定是在打小報告,公司設他這個職位,不就是看著大家的嗎,讓我都不幹那缺德事!”
張渺光看於新淼不順眼,於新淼也早有察覺。有一次,於新淼找張渺光請教勞動合同相關事宜,張渺光指點過後,當著張渺光的麵一撇嘴,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您是當官的,就這點問題,來問我,下次可別這樣了,太丟份了!”
這已經讓於新淼心裏很不舒服了,但是於新淼不是張渺光,他不會立即勃然大怒,把自己陷入狼狽的境地,隻是裝作沒聽到,氣度自若地走開了。此時的張渺光還是沒有看到差距,反而覺得於新淼就是不如自己。
後來,公司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有個員工利用職務之便,賺取利益,給公司造成了一筆不小的經濟損失和不好的影響,於是被立即解雇了。
張渺光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想“辦事處主任的位子就那麼好坐嗎?機會來了!”於是張渺光居然給這名員工出主意,讓他向公司索要辭退補償金,並暗示他可以到勞動局提出起訴,他倒要看看於新淼怎樣處理這件棘手的事。
可是,當他想方設法為難於新淼的時候,於新淼那邊正在向王總申請:任命張渺光為人事主管。張渺光聽到這個消息喜憂參半,沒想到於新淼會給他製造升職機會。申請很快被批準,但是張渺光先前教唆那名員工上訴成了他當上人事主管後要解決的第一件煩心事。
員工起訴後,張渺光隻好硬著頭皮出庭打官司,幾個回合下來,公司被判付給那位員工2萬元辭退補償金。公司上下議論紛紛,一個出賣公司的人居然拿到了補償金,這樣的官司竟被張渺光打輸了。
王總非常生氣,給張渺光的升職機會被馬上收回,而是讓於新淼坐在辦事處主任的位置上暫時兼任人事主管!
心理學專家支招
高職位就是那串葡萄,沒有積極的心態和正麵思考問題的角度,就隻能“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對於職位,每個職場中人都應該有正麵的態度,升職不單單是利益和職位的收獲,而且是個人能力發展的突破。
在別人比自己走得更遠的時候,讓我們來研究其中的原因,而不是總想著“走得遠也沒用”,更不能有那種想把別人拉下馬的想法,這不但阻礙不了一個本身發展就比自己強的人,還會把自己逼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