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青蓮之殤(3 / 3)

李青蓮指尖燃起一道青炎,這是真氣外放,凝化而成,可隨心意自由幻化,也是金丹境絕世高手的標誌,倏爾青炎大漲,化為一把雕紋古樸的三尺寶劍,劍鋒清冽,劍柄輕薄,上刻青蓮二字。

青蓮氣兵。左相惱然,當年此魔劍連屠三百侍衛的場景仍曆曆在目,白馳隻覺得心上仿佛又挨了一劍,如回憶說不盡的痛。

李青蓮劍舞春秋,口占一首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劍如蛟龍翻滾陣間,煙塵滾滾,李青蓮終於不再隱藏易容術改變的身材,熠熠俊朗,清濯高挑的身形,這才是當年風流倜儻的太白詩仙,桀驁不馴高高挑起的劍眉,眼角都是抹不開的傲氣。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身上的爛布條隨風飛散,露出身下一卷縉雲長袍,白衫飛舞,青蓮劍歌,絕美卻暗藏殺機。氣兵光芒不定,吞吐消長,幾個天幹陣徒身上傷痕累累,血如泉湧,卻仍死死守著陣位。李青蓮劍氣如雨,場上隻聞衣衫破裂的嗤嗤聲響,一人一劍竟逼得內陣諸人陷入窘境。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李青蓮左手持劍,挽一個劍花,迫著內陣諸人退後三步,把整個包圍圈擴大了一倍。他氣定神閑,從布袋深處掏出一瓶雕花黃酒,氣兵削開封泥,豪飲一壺!一旁看客目瞪口呆,隻見酒水渾濁,自唇邊滴滴落下,在臉上刮開泥塵風霜。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一壺飲畢,李青蓮大呼痛快,竟又肆意張望,仰天大喊,吾以手中劍,換取酒一壺!四周鴉雀無聲,竟都被這劍仙豪情震驚的如木雕泥塑。天幹三十六人個個帶傷,鮮血在凹陷處積成小譚,李青蓮見了,又出三劍震開麵前糾纏的七人,俯身而探,以手為杯,撩起鮮血吞進肚中,竟大呼好酒!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

大約鬥了三個時辰,圍觀者已漸漸散去,李青蓮手上原本的三尺氣兵也已不足九寸,似乎隨時可能熄滅。天幹者盡亡,早已換上預備了許久的另一批副堂主。李青蓮隻覺丹田處真氣漸漸枯涸,後力不繼,他哈哈長笑三聲,竟用盡全身真氣,形成一把長約七尺的神劍,平生所學,盡在此一擊。如小兒拎著一把大錘,雙腳回旋,氣浪翻滾,竟引起天地間驚天動地一聲霹靂。青衣急忙探首而望,茫茫煙塵裏哪裏看的清楚。倒是陣法中一片哀鴻,血流汨汨,山邊小溪源頭處,竟染成一片血紅。

此役,天幹陣中陣徒全滅,地支陣中七十門徒重傷倒地。另二人不慎被劍氣所迫,墜崖而死屍骨無存。

李青蓮蹤跡全無,大青衣震怒,決議封山,三日後,於溪穀洞穴間發現一帶血白袍,正是李青蓮當日所著。白袍旁布袋早在空中墜下時被樹枝拉扯成片片布條,隻是那隻雕花酒壺,還正正的立在布袋裏,完好無損。

此役被武林稱為青蓮之殤。李青蓮以一己之力,近乎屠滅極樂宮所有菁英,迫的大青衣宣布極樂宮退出此次華山論劍並將論劍集會之事交到了歡喜穀主胡不歸手上,一上華山滅門三十,李青蓮又被魔門半敬半畏尊稱李謫仙。太玄經之名從此在江湖傳開,大青衣稱此本秘籍牽扯到百年前江湖第一人的遺蛻典籍,從此傳說四起,據說集齊太玄七卷,即可成為新一代陸地神仙。

於是江湖中跳崖尋寶,潛水尋龍的人,又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