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創意產業的概念及範疇(1 / 3)

21世紀是新經濟術語層出不窮的時代,知識經濟、娛樂經濟、創意經濟一個接著一個出現。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資金、技術、人才和資訊在日趨統一的國際協定安排下流動和重組,以謀求利潤最大化,而數字通訊和互聯網的普及則加速了這一進程。

雖然創意產業概念提出的時間不長,但由於它具有個人創意強、文化內涵深、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和無環境汙染等特點,發展迅猛,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青睞。

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預言:“資本的時代已過去,創意時代在來臨;誰占領了創意的製高點誰就能控製全球!主宰21世紀命脈的將是創意!創意!創意!除了創意還是創意!”

新的世紀是創意經濟的世紀,是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世紀。

1912年,德國經濟史學家及思想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AloisSchumpeter,1883—1950)明確指出,現代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資本和勞動力,而是創新;而創新的關鍵就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使用。1997年,布萊爾當選英國首相後,為了緩解國內經濟發展的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成立了由多個政府部門和產業界代表組成的創意產業工作組(theCreativeIndustriesTaskForce)。1998年11月,該工作小組在第一份《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創意產業”(CreativeIndustries)的概念。

目前,國內外對於創意產業追捧很熱,對於創意產業也有很多定義。本節將梳理對創意產業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及他們所提出的概念。同時,根據理查德·弗羅裏達(RichardFlorida)“全球創意指數”(GlobalCreativeIndex)歸納所排名的世界前十國家,對創意產業具有代表性的概念進行界定。

一、國外創意產業代表人物及其各自定義

1。約翰·霍金斯(JohnHowkins)

國際創意產業知名專家、英國創意產業之父霍金斯在《創意經濟》(TheCreativeEconomy)一書中,把創意產業界定為其產品都在知識產權法的保護範圍內的經濟部門,包括版權、專利、商標和設計,這四個產業構成了創意產業和創意經濟。JohnHowkins,TheCreativeEconomy:howpeoplemakemoneyfromidea。Landon:Penguinbooks,2002。

根據此定義,創意產業組成了資本主義經濟中非常龐大的部門。有版權的產品(書籍、電影、音樂)帶來的出口收入超過了汽車、服裝等製造業。正如霍金斯所說,“擁有主意的人開始變得比使用機器的人能量更大,在很多情況下,甚至勝於那些擁有機器的人”。

2006年12月11日,霍金斯在參加首屆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時說,2000—2015年全球新增的10億人口正帶來新一代的生活方式,他們非常關注個人的發展,他們各自的想像力成為了他們之間相互區別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決定了創意經濟時代的到來。但是,當前全球創意經濟的發展麵臨著四大挑戰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1)創意不容易被觀察。創意來源於人的大腦,它的產生帶有偶然性和虛幻性。它強調的核心是“舊元素,新組合”,而組合的過程、方法千變萬化。哪類組合才是最符合市場需求、消費者需要不是輕而易舉能觀察到的。

(2)創意經濟需要全新的概念和標準。創意經濟的核心價值並不是來自於資本、土地,而是人們的想像力,所以工業經濟價值標準,包括利息、利率的變化,與人腦中創意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3)知識產權的問題。由於缺乏對創意產業進行法律保護的意識,許多優秀的創意被他人無償使用或惡意抄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因此,維護對創意的所有權需要平衡兩個方麵,一方麵是製度,另一方麵是收益。

(4)多方麵的合作。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企業、教育界等多方麵的協力合作。因此,將各種不同的聲音融合在一起,相互吸收,結果會更好。

2。理查德·E。凱夫斯(RichardE。Caves)

哈佛大學經濟學與商業管理學教授、文化經濟理論家凱夫斯將創意產業定義為:創意產業提供我們寬泛的與文化的、藝術的或僅僅是娛樂的價值相聯係的產品和服務。書籍雜誌印刷業,視覺藝術(油畫與雕刻),表演藝術(戲劇、歌劇、演唱會、舞蹈),有聲唱片,電影和電視節目,以及時裝、玩具和遊戲等都包括在內。

從經濟學角度進行研究,凱夫斯在其著作中,把創意產業歸納為七個特點:(1)創意產品具有需求的不確定性;(2)創意產業的創意者十分關注自己的產品;(3)創意產品不是單一要素的產品,其完成需要多種技能;(4)創意產品特別關注自身的獨特性和差異性;(5)創意產品注重縱向區分的技巧;(6)時間因素對於一個創意產品的傳播銷售具有重大意義;(7)創意產品的存續具有持久性與盈利的長期性。

凱夫斯力圖描述和總結當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在他看來,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經濟活動會全麵影響當代文化商品的供求關係及產品價格。無疑,創意產業的提出建立了一條在新的全球經濟、技術與文化背景下,適應新的發展格局,把握新的核心要素,建構新的產業構成的通道。

3。理查德·弗羅裏達(RichardFlorida)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公關政策學院教授理查德·弗羅裏達把世界的經濟社會發展分為四個階段:農業經濟時代(A)、工業經濟時代(M)、服務經濟時代(S)、創意經濟時代(C)。他認為現在“創意時代”(CreativeAge)已經到來。在創意時代,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術也不是信息,而是創意。

弗羅裏達在《創意經濟》一書中認為,創意經濟的發展需要注重“3T”,即技術(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寬容(Tolerance)。他把它們視為一個地方想要吸引創意人才、激發創新能力與刺激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三個條件。他對“寬容”作了強調:“我所謂的寬容不僅僅是指能夠接受不同的人;這當然是很重要的起點,但真正成功的社會中的寬容遠不止如此。那些能夠激發人們創意才能的地區不僅僅是寬容差異,而且是主動地去擁抱差異。容納多樣的理念和因素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為此,弗羅裏達還回顧了美國的經濟發展史,認為美國發達的經濟水平是由於對人才和新思想的包容,吸引了全球人才的大量湧入所致。

在他看來,創意經濟應具備以下特色:一是寬鬆的流動性,創意人隨意地、自我地選擇適合他們生活和工作的地點,他們不必死守在同一個企業或城市裏;二是企業的搬遷同樣受到創意人聚居地區的影響,從而帶來更多的產業地理上的調整;三是網絡化和全球化的生活方式讓工作地理的中樞感喪失;四是文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選擇的社區越發增加,同樣增加了創意人流動。

二、各國對創意產業的界定

1。英國創意產業工作組(theCreativeIndustriesTaskForce)

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在《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首次對創意產業下了定義:“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DCMS1998)。根據這個定義,英國將13個行業確認為創意產業。

序號範疇核心活動

1廣告消費者研究,客戶市場營銷計劃管理,消費者品位與反應識別,廣告創作,促銷,公關策劃,媒體規劃、購買與評估,廣告資料生產

2建築建築設計,計劃審批,信息製作

3藝術與古玩藝術品古玩交易

4工藝紡織品、陶器、珠寶、金屬、玻璃等的創作、生產與發展

5設計設計谘詢(服務包括:品牌識別、企業形象、信息設計、新產品開發等),工業零部件設計,室內設計與環境設計

6時尚設計服裝設計,展覽用服裝的製作,谘詢與分銷的途徑

7電影與錄像電影劇本創作,製作,分銷,展演

8互動休閑軟件遊戲開發、出版、分銷、零售

9音樂錄音產品的製造、分銷與零售,錄音產品與作曲的著作權管理、現場表演、管理、翻錄及促銷、作詞與作曲

10表演藝術內容創作,表演製作,芭蕾、當代舞蹈、戲劇、音樂劇及歌劇的現場表演,旅遊,服裝設計與製造,燈光

11出版原創,書籍出版:一般類、兒童類、教育類,學習類期刊,報紙,雜誌,數字讀物

12軟件設計軟件開發:係統軟件、和約、解決方案、係統整合、係統設計與分類、軟件結構與設計、項目管理、基礎設計

13電視與廣播節目製作與配套(資料庫、銷售、頻道),廣播(節目單與媒體銷售),傳送

按照英國文體部《英國創意產業比較分析》研究報告,上述13個創意產業門類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產品(Production)、服務(Services)、藝術和工藝(Artsandcrafts)三個大類。產品大類包括出版、電視和廣播、電影和錄像、互動休閑軟件和時尚設計5個門類;服務大類包括軟件和計算機服務、設計、音樂、廣告和建築5個門類;藝術和工藝大類包括表演藝術、藝術與古玩、工藝3個門類。

從英國創意產業發展來看,“2000年,英國創意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而其中四個創意產業占到總創意產業總值的3/4。它們分別是設計、軟件、出版和廣告四個行業”。其中廣告行業增長最快,1997年至2000年平均每年增長20%。

2。美國

美國對創意產業的界定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其創意產業的重要表現形式是版權產業。從1990年起,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簡稱IIPA)開始利用“版權產業”的概念來計算這一特定產業對美國整體經濟的貢獻。為了與國際標準相一致,IIPA采用由世界知識產業組織(WIPO)界定的四種版權產業分類。《美國經濟中的版權產業:2004年報告》采用由WIPO界定的四種版權產業分類:核心、交叉、邊緣、部分,這四個部分合稱為“全部版權產業”。

美國創意產業的特點是:(1)重視教育,積極提高國民創意性;(2)擁有豐富的人才;(3)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杠杆,鼓勵各州、各企業集團以及全社會支持文化藝術;(4)注重加大科技投入;(5)實行商業運作,按市場規律經營;(6)投資主體多樣化;(7)政府充分利用其國際政治經濟優勢,支持文化商品占領國際市場;(8)注重知識產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