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叫“歲月不饒人”,用流行的話說,叫活著活著就老了。大意就是一個人在不經意間,在整天的稀裏糊塗間,年歲就大了,就老了。
我其實先前總是感覺到自己年輕,總是不畏世事,覺得自己還可以幹許多事,然而在近一兩年間,切身經曆了幾件事,我感覺到自己越來越老了。
第一件事。陝西省出台了兩個政策,都是與作家有關的:一是扶持作品,一是扶持作家。這兩個政策有一個共同點,都有一條硬杠子,規定無論是要扶持的作品也好,或者是要扶持的作家也罷,必須是45周歲及以下的。我46了,當然在這個杠子之外了。
第二件事。前段時間有病,住了一段時間醫院,住進去的時候是45,出院的時候是46,生日就是在醫院稀裏糊塗過的,醫生前後開的藥都不一樣了。我不明就裏,問醫生,醫生告訴我,你過了45了,不再年輕了,身體也不再那麼耐摔打,吃的藥當然也就和年輕人有別了。
還有一件事,是和我同住在一座樓上的一個朋友,他的孩子聰明伶俐,人見人愛,每天總是背著書包跑出跑進,他去年稱我為叔叔,沒想到,前幾天見了我,竟然稱呼我為爺爺了。
這些事使我在感慨良多之時,也開始注意起45周歲及以下這個年齡的分水嶺了。說來還真是個事呢。我發現生活中有三類人常用到45周歲及以下:一是當官提拔時會有這個硬杠子,這大概是考慮到精力充沛問題,再就是考慮到思想僵化問題,據說年齡大了,思想自然就守舊了。二是在大齡女青年征婚啟示上也常見這個硬性規定。大齡女青年把美好的青春年華都耽擱了,身邊找不到合適的人了,就撒網海選,但選人時總是規定隻找45周歲及以下的。我想這大概是考慮到優生優育的問題,因為計劃生育政策總是在宣傳,年歲大了得的孩子智力不如年輕時生育的孩子。三是在招工的時候總常見到45周歲及以下這個硬性規定。工廠,尤其是從事體力活的工廠,當然需要年輕體壯的。就說超市站櫃台的女售貨員吧,雖然工作輕閑,但整天站著上班,年齡大了,一天下來就會精力不濟,腰酸腿疼。
那麼,四十五周歲及以上的人應該從事一些什麼工作呢?我谘詢了一下,他們告訴我說,能幹的工作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倉庫保管員、保姆、清潔工、醫院陪護、停車收費、送報紙等,最理想的職業應該是在單位或商店、學校、工地看大門,活兒輕鬆,人不累,這個職業是細心活,總要時常操心,據說年輕人瞌睡重,人過了45歲,瞌睡就少了,所以,不會耽誤事。
聽完他們的介紹,我說,可是我不想去照大門啊,我一輩子愛看書,我就是愛靜下心來寫點東西呀。不光是寫,並且我對寫作還有信心哩。
谘詢處的人嗬嗬笑了,說:你都46了,還寫什麼寫啊,能出名早就出名了。你看看人家王勃20多歲就出名了,川端康成也是20多歲就寫出了成名作《伊豆的舞女》,肖洛霍夫30多歲就寫出了《靜靜的頓河》,還有海明威、加謬、馬爾克斯,等等,個個都是英雄出年少,你都40大幾了,人生已過半,還沒寫出個出息來,還有臉說對寫作有信心啊。你能確保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寫得出來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作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