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意思的城市很多,可以說,中國的每一個城市,不管是大還是小,都是一幅畫。將城市比做畫,不是說中國的城市個個都如蘇州、杭州般風景如畫,而是說每個城市都是有個性的。這個性就如同畫家筆下的線條,在印象派畫家的手中是一種表現法,在抽象派畫家手中是一種表現法,在野獸派畫家手中又是一種表現法。

城市像畫,而作畫的人,就是在城市發展曆史中出現的人。拉薩的曆史中曾經出現了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所以拉薩有了布達拉宮,有了大昭寺,有了雪域高原上總在彌漫著的酥油的氣息,有了千裏迢迢磕著頭前來朝拜聖靈的信徒;在興城的曆史上曾經出現了袁崇煥,出現了雄心勃勃的努爾哈赤,所以興城古城裏有了紅夷大炮,古城的城牆開始有了靈魂;紹興因為有了魯迅,所以那裏的烏篷船、百草園、三味書屋、牆根下的蟋蟀、何首烏,才變得趣味橫生……

城市所處的獨特的自然氣候,是形成城市性格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在寒冷天氣包圍下的哈爾濱,必然催生出性格爽朗、以大為美的哈爾濱人;而在香風細雨籠罩下的江南,也必然會走出像蘇小小這樣的婉約女子。這些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身上必然帶有一方水土對他們的浸潤和影響,帶著這些影響,他們建造了一座座色彩各異的城市。

人締造了城市,城市又影響著人,所以,每一座中國的城市都是個性十足的。如果我們仔細去閱讀,會發現曆史名城的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故事。城市裏的人和故事,成就了曆史名城的獨特文化,而這些文化,反過來又影響著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影響著城市的個性。

為曆史文化名城畫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凡是能夠稱得上是名城的地方,必然都有厚重的曆史積澱,光是要消化這些積澱,就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況且,人們對曆史文化名城的欣賞和定義,也是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看法。至於一座城市在你的眼裏究竟是怎樣的麵目,還得你親自去體會了。

主要參考書目

1.《讀城記》,易中天 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3月第3版。

2.《感受曆史名城》,謝善驍 著,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凝固的曆史——中國建築故事》,房厚澤 編著,北京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4.《絕版中國——受傷的城市和它們的文化孤本》,《新周刊》雜誌社編,2008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