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拉薩——雪域高原上的宗教聖地(1 / 3)

見證藏漢友誼的曆史之城

來到拉薩,在天高雲淡下,你會發現,這是一座真正的朝聖天堂。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喇嘛,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張關於拉薩的素描。

雄偉的布達拉宮建於7世紀藏王鬆讚幹布時期。當鬆讚幹布——這位藏族曆史上的英雄派遣求婚使臣祿東讚來到長安後,傳說聰穎的文成公主和祿東讚進行了數次智慧的交鋒,包括分清關在一起的100匹馬駒各自是100匹母馬中的哪一匹所生;晚上召喚其入迷宮一樣的大宮看戲,戲後突然安排祿東讚獨自回到自己的住處;最後,文成公主站到300名姑娘中,讓從來沒有見過文成公主的祿東讚挑選……故事的真假如今已經不再重要,文成公主注定了要成為影響拉薩曆史發展的人物。

據《吐蕃王朝世襲明鑒》等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豐厚。有“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穀物和蕪菁種子等。鬆讚幹布親自率領的大隊迎親人馬迎接文成公主,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呼後擁、威風八麵地進入了邏些城(今拉薩)。在李道宗的主持下,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按照漢族的禮節,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全邏些城的民眾都為他們的讚普和夫人歌舞慶賀。誌得意滿的鬆讚幹布宣布:“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築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後代。”於是,布達拉宮建成了。

當時,鬆讚幹布號稱為文成公主建立了一座九層樓、一千間房屋的宮殿,僅內外的圍城就有三重。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製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鬆讚幹布的跑馬場。不過,當由鬆讚幹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也毀於戰火。鬥轉星移,到了明朝末年,五世達賴在拉薩建立葛丹頗章王朝。1645年,布達拉宮開始重建,五世達賴由葛丹章宮移居白宮頂上的日光殿。以後經曆代達賴喇嘛的擴建,布達拉宮才達到今日的規模。

今天,這座象征著拉薩曆史的雄偉建築,是整個拉薩市的標誌。它外觀有13層,高110米,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地方)和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曆代達賴喇嘛靈塔殿)組成。紅宮前麵有一白色高聳的牆麵為曬佛台,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掛大幅佛像掛毯。當你在山下仰望布達拉宮時,一種敬仰和朝拜之情會油然而生。這座宮殿本身就象征著藏族和漢族曆史上源遠流長的關係。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米~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屋頂和窗簷用木製結構,飛簷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閃亮的屋頂采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有漢代建築風格。屋簷下的牆麵裝飾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柱身和梁仿上布滿了鮮豔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內部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

布達拉宮之所以舉世聞名,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巍峨雄壯。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上,和布達拉宮一樣雄偉,甚至比它氣勢磅礴的建築隨處可見。布達拉宮之所以是唯一的,是因為它體現了漢藏藝術交流融合的結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宗教藝術的寶庫。

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了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繪製這些壁畫的就有二百多人,總共用去了十餘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曆史、五世達賴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等。布達拉宮中的各座殿堂保存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佛教藝術品。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坐落在靈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宮中最高的靈塔,塔身用黃金包裹,並嵌滿各種珠寶玉石,建造中耗費黃金11萬兩。其他幾座靈塔雖不如五世達賴喇嘛靈塔那樣高大,但其外表的裝飾同樣使用大量黃金和珠寶,可謂價值連城。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銅製壇城,壇城是佛教教義中世界構造的立體模型,也是佛居住、說法的講壇。它造型別致,裝飾華麗。薩鬆郎傑殿中供奉有用藏、漢、滿、蒙四種文字書寫的康熙皇帝長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畫軸,表現了曆代達賴同中央政府的隸屬關係。在一些殿中還懸掛有清朝皇帝的匾額。在達賴居住的宮殿中還有大量豪華陳設、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