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蒙古人來了(2)(1 / 3)

可惡的元人,太沒有禮貌了,至少讓我把家門報完再射啊,真沒麵子,我死不瞑目。

就這樣,日本方剛開始就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與日本軍隊混亂的組織相反,元軍的進攻就極有章法,不愧為縱橫天下打得歐洲各國聯軍潰不成軍的一流勁旅。

元軍分別以十人、百人、千人和萬人為各級作戰單位,設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和萬夫長。其中,千人隊為主要作戰調動單位,指揮體製先進有效。元軍指揮官在高處觀察敵情,擊鼓鳴金,統一指揮部隊進退,部隊調動得心應手,如臂使指。

擊鼓鳴金,這個在中國戰爭史上再普通不過的軍事指揮方法,居然也給日本武士帶來不小的麻煩。

日本武士沒見過什麼世麵,他們的戰馬更沒見過世麵。它們從未見過戰鼓和銅鑼,被其巨大的聲響嚇到了,到處亂竄,有的還掉頭就跑,把日本武士的後背直接賣給了元軍。等日本武士好不容易把受驚的戰馬安撫下來,已經又倒下了好些人。

進攻時,元軍列隊前進,集團作戰,講究配合協同,與日本武士遭遇,立即中間分開,從兩頭合圍,聚而殲之。士兵多數隻穿輕甲,機動力強,配備戰刀、長矛和大斧等武器,近身作戰相當強悍。

元軍的武器裝備也有極大的優勢。元軍使用的弓采用了先進的工藝,屬於性能優良的複合弓,弓身和箭支均較短,射程和威力遠遠大於日本武士使用的竹弓。日本的竹弓有效射程一般在六十步(一步等於一點五米)以下,而元軍的弓射程都在一百步二十步以上,少數特製的強弓更可以達到驚人的三百步射程。

弓箭射程不足的問題,讓日本武士在與元軍的對射中很是吃虧。

自己穿的麻將甲雖然樣式新穎,顏色鮮豔,在元軍特製的短箭矢前卻毫不管用,可以被輕易地洞穿,而且人家元軍隔老遠就一箭將自己人射翻,自己還得硬著頭皮跑上好一段距離才能射到人,而且弓箭威力又差,射中了元軍也不一定能將人家射死,強悍點的元軍有的身上都插了好幾支箭還是活蹦亂跳的,相反,自己人隻要是被元軍射中了基本上就喪失戰鬥力了,因為元軍的弓箭不僅射程遠,威力大,箭矢上還喂了毒,隻要一中招,基本上立馬被丟翻,沒丟翻的也至少是小兒麻痹。

回回炮扔的是震天雷日本武士那個鬱悶啊!

更鬱悶的還在後頭。

元軍擁有日本武士聞所未聞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回回炮和震天雷。

有些不是那麼嚴謹的資料上說,元軍攻打日本時使用了火炮,回回炮就是火炮,那其實是很不準確的。

雖然火藥發明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但火炮在這個時候還根本沒有出現。火藥兵器仍然停留在以拋射方式發射爆炸燃燒類火藥兵器的階段。

真正意義上的火炮出現在元朝中期。元朝至順三年造的銅銃是典型的早期火器,盡管口徑小,身管短,但已基本符合炮的定義了。

之所以有些資料會說元軍使用了火炮,應該跟震天雷的別稱有關。

所謂“震天雷”,是用生鐵罐子,填裝火藥。發射前先計算目標遠近,然後加上一定長的引線,引線點著以後,用拋石機或以人力發射出去。在它剛剛到達目標的時候,引線正好點著罐裏的火藥,轟隆一聲就炸開了。爆炸的響聲,據說百裏以外都能聽見,所以叫做“震天雷。”

震天雷在金國以及南宋軍隊中廣泛使用,威力巨大,有罐子形、葫蘆形、圓體形、合碗形四種製式,因為人力投擲距離過短,並且容易造成誤傷,主要用於守城從城牆上點燃了往下扔,屬於守城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