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虎是人渣這種說法,其版權屬於台灣的柏楊先生。
“品性方麵,為臣不忠,為友不義,為親不孝,簡直一無所是,完全是個地地道道的人渣。”
這是柏楊先生的原話。打仗方麵,範文虎除了善於轉進、屢敗屢戰、無數次把自己的士兵葬送幹淨外,也就沒什麼缺點了。
接著說,新附軍就是南宋降軍,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是在江南各地收編的原南宋軍隊,另一部分是崖山大戰後投降的張世傑舊部,共計十萬餘人。
新附軍攜帶了大量的農具和種子,準備打贏了好在日本當農民。
他們人雖多,卻是從俘虜轉職成元軍的,戰鬥意誌低下,戰鬥力很成問題。
本次攻打日本軍事行動的總指揮是蒙古軍宿將阿刺罕。阿刺罕按計劃是與範文虎率領的新附軍一道出發的,但是,還沒來得及出發就生病住院了。
忽必烈又讓蒙古人阿塔海總督各軍。可惜阿塔海尚未到任,範文虎的新附軍就已經等不及出發了。
所以事實上,元軍從嚴格意義上將是沒有最高軍事指揮官的。
元軍這次行動,最致命的是交通安全隱患。
元軍的這次攻日行動,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安全隱患就在他們乘坐的戰船上。
東路軍的戰船是由高麗人造的。高麗人最開始是準備按照南宋戰船的技術指標來造船的,造了一陣,發現技術環節不過關,仿製失敗,隻得重新按照高麗的技術標準來造。
而江南軍的戰船,一部分是原來南宋軍隊的,一部分是在江南臨時製造的,還有相當數量的這兩支船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船很多是“水貨”,質量嚴重不過關,具有重大的安全隱患。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實跟忽必烈同誌有很大關係。
忽必烈同誌征服日本的心情比較迫切。他留給江南以及高麗的船舶製造部門的時間比較緊,而且到期玩不成任務的處罰還很重。
時間緊,任務重,江南和高麗的造船部門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征服日本偉大事業能夠順利實現,兩地的造船部門加班加點,終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繁重的造船任務,為征服日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數量是保證了,可是質量呢?
不管是江南軍還是東路軍的戰船,因為光顧著趕工期,偷工減料的情況非常普遍。
刷三遍膠的,隻給你刷一遍。要釘三層板的,隻給你釘一層。
這樣造出來的船,剛下水時絕對不會沉,但是多搖晃幾下會不會沉,就那就要看坐船人的人品了。
江南軍還因為人數太多,所需船隻光靠臨時趕製是不行的,加上繳獲的宋軍戰船也還不夠,隻能搜刮了大量的民間船隻湊數。這些民間船隻很多都是內陸河船。
現代日本考古學界曾經對日本海域的元軍沉船進行過考古研究。
調查結果表明,元軍的很多戰船根本沒有安裝遠洋船應該具備的龍骨,嚴重不符合技術規範。還有許多戰船明顯是南宋用作內陸航行的船隻,根本不能用作遠洋航行。
泰坦尼克這樣的鐵甲大船都能沉沒,坐這樣的水貨船去日本打仗,不沉才怪。
元軍內部不和諧但是,攻日遠征軍還是出發了。
先出發的是東路軍。
東路軍五月三日從高麗合浦出發。五月二十一日,到達了對馬島,隨即向對馬島佐賀浦、大明浦渡口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對馬島很快陷落。元軍隨即又攻下了壹岐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