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蒙古人又來了(1)(1 / 3)

gameisover

弘安四年的夏天,國難臨頭,元寇忽必烈傾巢出動,我鐮倉的男子漢,決心討伐元寇,為天下伸張正義——幕府將軍北條時宗公元1279年二月,南宋殘餘部隊在樞密副使張世傑的率領下與大狼狗張弘範領導的元軍在廣東崖山進行了最後的決戰。

是役,南宋軍隊全軍覆沒,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跳海殉國,軍民赴水而死者十餘萬,南宋滅亡,漢家衣冠第一次整體淪喪於遊牧民族之手,中華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損失。

作為心腹大患的南宋滅亡了,忽必烈大汗很高興,他可以騰出手來收拾那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蕞爾小邦——日本了。

在南宋滅亡之前,大度的忽必烈大汗還是給過日本以悔過自新的機會的。他先後派遣過杜世忠等兩撥使者,前往日本給鐮倉幕府的領導同誌作思想工作,希望他幡然悔悟,認清形勢,及早加入大蒙古共榮圈。

但是,以北條時宗為首的日本幕府悍然踐踏兩國“交兵不戰來使”

的國際準則,砍掉了這兩撥使者的腦袋。

這種舉動,是對大元帝國的侮辱,是對忽必烈大汗的人身攻擊。

你道我忽必烈的老虎屁股是誰都可以摸得麼?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現在,還賬的時候到了。

忽必烈大汗堅定而又睿智的雙眼直視記者的鏡頭,莊嚴地向世界宣布:“gameisover。”

對於元朝的再次來訪,日本方麵也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同時,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文永之役以後,鐮倉幕府也沒閑著,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來加強防務工作。

增設“異國警固番役”,動員全國禦家人武士和非禦家人武士做好戰爭準備,隨時應戰。調中國地方(指山陰、山陽兩道)禦家人駐守長門,增派東國禦家人前往九州駐守。

好像沒西國武士什麼事兒?

其實不然,西國武士承擔的任務最重,藤原少貳經資領導他們在做好日常防務工作的同時,還要負責自費修防禦工事,也就是在博多灣沿岸修築石壘。西國武士根據領地的多少,承擔一定的修築工程量。

由於經費困難等諸多問題,石壘前前後後修了五年才完成。不過,這道石壘在之後的第二次元日戰爭中倒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還有就是大規模的拜神活動,祈求神佛親自出馬,讓“敵國降服”。

拜神活動,以日本皇室最為虔誠,這個時候的皇室早已沒了實權,不過閑人一幫,除了拜拜神外,也做不了什麼事兒。

時間緊任務重弘安四年(1281年),忽必烈發動第二次侵日戰爭。

這次戰爭因為發生在弘安四年,在日本方麵被稱為“弘安之役”。

忽必烈的作戰計劃是兵分兩路,東路軍和江南軍。兩軍分路出發,七月在日本的壹岐島彙合後,並力展開攻打日本的軍事行動。

東路軍由征東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和都元帥金方慶率蒙、漢、高麗軍五萬餘人(含高麗水手)組成,這裏的漢軍是指由北方漢人組成的漢軍。將領當中,忻都是蒙古人,而洪茶丘、金方慶俱是高麗人。

東路軍共乘戰船九百艘,從高麗合浦出發。

江南軍實際上就是征東行省中書右丞漢人範文虎、驃騎衛上將軍、中書左丞李庭的新附軍。戰船三千五百艘,從浙江寧波出發。

說到了範文虎,需要重點介紹下,他在曆史上可是個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範文虎同誌生平的話,那就是“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