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沒錢發獎金(1 / 3)

財政危機襲來

通過了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鬥爭,終於取得了“弘安之役”的完全勝利,神風一起,元寇覆滅,敵國降服。

這可是個天大的喜事。全體日本人民都在縱情歡笑。

但是,我們的鐮倉幕府看過財政收支報告後,卻有點笑不出來。

問題很嚴重。

幕府沒錢給禦家人發獎金!

不要以為這是件小事。

發不起獎金,這引發了一係列深刻的社會問題,嚴重動搖了鐮倉幕府的執政基礎。

幕府與禦家人之間遵循的是“禦恩奉公”的原則,這是幕府統治的基石。

鐮倉幕府實際上是按照契約精神,與武士們簽訂雇用禦家人的勞動用工合同後建立起來的。

合同的基本原則禦恩奉公,這是必須嚴格遵守的,否則就是違法合同,違反勞動法。

所謂“禦恩奉公”,說白了就是幕府給錢,禦家人辦事;禦家人辦事,幕府給錢。

就這麼簡單,核心就是錢,而不是什麼永遠忠於鐮倉幕府的崇高理念在起作用。

之所以幕府會沒錢,是因為文永弘安之役完完全全是賠錢的買賣。

兩次對元作戰,都是在本土進行的反侵略戰爭。

它不同於以往日本國內進行的戰爭,即使打贏了,也沒多少油水可撈。

以往日本國內的戰爭,總是會有罰沒收入的,勝利者可以通過沒收戰敗者的土地和財物來賺上一筆,戰爭屬於是一個回報率很高的投資渠道。

對元作戰,根本就沒有罰沒收入,沒有一寸土地入賬,戰利品恐怕除了繳獲的盔甲武器外,恐怕就隻有一些爛船板了。

而幕府為了抵抗元軍的進攻,開支又非常巨大。

請八百萬諸神和佛祖出場要給出場費。元軍被神風幹掉,為了感謝神佛,還要封個大紅包。

當然,這些好處,神佛是不可能親自收的,都落到各地宗教事業機構手中了。

幕府本身承擔的軍費也相當的高,花錢的地方很多。幕府的財政早就是非常緊張了。

打了勝仗隻要沒有罰沒收入,結果就會很嚴重,幕府收支頓時顯出了巨大的赤字。

財政危機襲來!

文永弘安之役中,各地禦家人立下戰功的很多,按合同規定是應該都要獎賞的。

因為禦家人奉公也是要算成本的。

打仗所需的武器裝備自備,交通工具也是自備,折舊費自理。

手下一族郎黨的夥食費、交通費、戰死者的安葬費、家屬的撫恤金、有功者的獎金,都是由禦家人自己承擔的,幕府安排的公幹基本上都是自費項目。

西國的禦家人甚至還要承擔一部分修築石壘的工程建設費。

你不給發獎金,禦家人自己也就收支不平衡了,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因此導致破產的禦家人不在少數。

比如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那個表演欲望很強的竹崎季長,在文永之役時就已經傾家蕩產了,因為沒有得到獎金,還把自己珍愛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戰馬給賣了,籌措路費,徒步從九州走到鐮倉去上訪。

像他這樣為了獎金到鐮倉上訪的禦家人很多,背著裝信訪材料的箱子在鐮倉辦公區活動的人簡直是絡繹不絕。其中的多數,最終還是失望而歸。

竹崎季長比較執著,一直死纏爛打,呆在鐮倉就是不走。鐮倉負責信訪的同誌被他給纏怕了,就安排他見了負責發獎金的領導——禦恩奉行安達泰盛。

竹崎季長運氣很好。

安達泰盛看到竹崎季長因為奉公破產,又為其大老遠地來上訪的執著所感動。最後,安達泰盛滿足了竹崎季長的願望,竹崎季長被任命為肥後國海東鄉地頭,還額外得到了一匹戰馬。

可是,像竹崎季長的幸運兒,畢竟隻是極少數,算是個案。

此外,幕府盡管財政緊張,對待寺廟神社卻相當大方,因為宗教界人士說,之所以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宗教界人士不停念經,持之以恒地向神佛請示彙報,神佛被誠心感動,才出場刮了一場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