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茶丘是金方慶的老領導,由於嫉妒金方慶的能力,一直給其小鞋穿。
於是,軍事會議就在這樣既不和諧也不友好的氣氛下召開了。其間,推諉扯皮,指桑罵槐的事情肯定沒少發生。發動對日總攻的時間遲遲不能定下來。
就這樣,磨蹭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底,總攻的時間總算定下來了,時間定在七月三十日。
神風那個吹啊不過,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再發起總攻了。
因為“神風”來了,八百萬諸神或者是佛祖收夠了出場費,終於響應了日本各界的召喚,出動了。
實際上,颶風來之前,還是有一些征兆的。
颶風來臨之前,但見“山影浮波,疑暗礁在海口,會青髯見於水上,海水作硫磺氣”。
元軍決策層對此還是做了一些準備的,隻不過沒有預料到這次颶風的威力會如此巨大,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及時讓船隊駛往避風港灣躲避風浪,而且采用了錯誤的方法來防禦颶風。
忻都是蒙古人,海戰不是其業務專長。範文虎是個草包,他做出任何愚蠢的決定都不會讓人吃驚。而金方慶與洪茶丘,估計也對己方的戰船質量不是很清楚。一些中下層軍官,雖有警覺,也提出了建議意見,但未引起重視。
元軍隻是把戰船綁在一起,以對抗即將來臨的風暴。
這種方法,對付一般的風浪是可以的,但要對付颶風就不大管用了,反而會因為船隻碰撞損失更大,更何況他們的戰船豆腐渣居多,怎麼經得起劇烈的撞擊。
不過,元軍中還是有明白人。
比如,江南軍萬戶張僖所部和也速都兒所部,看見天氣惡劣,夜裏停泊時,命令將戰艦各去五十步下錨,因而避免了台風襲擊時各艦船互相碰撞,因此損失較小。
七月三十日,颶風來襲,風高浪大,元軍戰船被打得七零八落,翻的船很多,元軍將士淹死無數,範文虎也落水遇險,好在他是領導,被張僖及時救起,沒有去喂魚。
颶風過後,清點損失,戰船翻了一大半,因為船隊在岸邊停靠,落水的人很多都遊上了岸,活了下來。
元軍陷入絕地,形勢極度危急。
戰船損失嚴重,要想全軍撤退已經不可能了。這個時候,就要看領導的應變處置能力了。
可惜,元軍的高層領導在這個時候沒有一個靠得住的。一個個都嚇破了膽,哭著鬧著要回家。
上麵提到過的那個張僖,他向範文虎建議道:
現在我軍已陷入絕地。但新附軍部隊沒有淹死的至少在半數以上,而且都是青壯戰士,體力不好的,遊不上岸都淹死了,應該還有能力進行戰鬥。
總之已經沒有退路了,不如破釜沉舟,決死一戰,利用將士絕境求生的強烈願望,激發他們的勇氣,強行登陸,搶敵人的糧食保證補給,再圖進取,說不定可以殺出一條生路來。
張僖的建議,在當時的形勢下,似乎是唯一可行的積極應對措施。
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將士人人效死,說不定還真能擊敗日軍。
可是,他沒仔細想過,範文虎將軍大人是什麼樣的一個領導,他可是以善於逃跑而享有盛譽的。
將士的生死跟我有屁關係,隻要我不死就行了。
他斷然拒絕了張僖的建議。
範文虎堅持立即跑路,因為各部都還有部分質量較好的戰船沒有被打沉。
範文虎為了說服要決死一戰的將領,還說:“撤退的責任由我來擔,跟你們沒有關係(還師之罪,我輩當之,公不與也)。”
張僖無奈,隻得與範文虎一起收攏殘部,率領未沉的戰船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