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形勢在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有力於朝廷的變化,鐮倉幕府在文永弘安之役後,逐漸失去了禦家人的信任,加上其他諸多因素,社會矛盾激化,時任執權的北條高時工作完全不在狀態,整天沉迷於鬥狗,弄得人心離散,幕府的統治已經是日薄西山。
後醍醐天皇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實施他的倒幕行動。他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上大力宣傳朱子理學思想,強化皇統的權威,為倒幕運動進行思想準備。
同時,利用禦家人以及新興武士階層對北條得宗專製的不滿情緒,分化拉攏,爭取到大量禦家人和惡黨的支持。
還有就是與佛教界建立密切的關係。佛教界人士還派出了一隊密宗法師,施展密宗神奇法術,詛咒鐮倉幕府倒台,幫助後醍醐天皇調伏關東。當然,效果不太明顯。
後醍醐天皇的理念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追隨左右。有著同樣理念的北畠親房、日野資朝和日野俊基等人,受到朱子學說忠君思想的感召,追隨在後醍醐天皇周圍,鞍前馬後,竭盡所能,為推翻幕府恢複皇權而奔波。
他們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越來越大的武士,包括惡黨,都開始接受朱子理學的忠君思想,對北條氏鐮倉幕府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其次是徹底終結了院政。在後醍醐天皇的勸說下,後宇多上皇同意結束院政。朝廷內部的權力得到了集中,避免了政出多門的權力掣肘情況發生。
正中元年(1324)夏六月,後醍醐天皇覺得時機成熟了,他決心振臂一呼,實行武力倒幕。
他秘密召集美濃國武士土岐賴兼、土岐賴員和多治國見長等人,指使他們襲擊鐮倉幕府駐京辦事機構六波羅探題。
但保密工作還是沒有做好,計劃被幕府掌握,幕府軍隊先下手為強,將參與起事的武士一網打盡,最後統統殺掉。
幕後黑手指向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危急了。
這個時候,日野資朝挺身而出,代主受過,說這次事件完全是自己一手策劃,天皇被蒙在鼓裏不知情,自己是罪魁禍首,要處理就處理自己,不要連累無辜。
後醍醐天皇逃過了處罰,而日野資朝卻被流放到佐渡反省去了。
第一次倒幕運動失敗。此次事變在曆史上被稱為“正中之變”。
不過,後醍醐天皇仍然相信,我能,我還能。
七年後,元弘元年(1331年)八月,後醍醐天皇通過居住在比睿山大塔的護良親王(大塔宮)與比睿山延曆寺搭上了天地線,得到了南都北嶺僧兵的支持,準備再次起事。
結果保密工作還是沒做好,又泄密了。
這次不是被手下人蒙在鼓裏了吧?
鐮倉幕府在京都的安保人員獰笑著逼近了後醍醐天皇的皇宮。
後醍醐天皇見勢不妙,覺得這次是混不過去了,一咬牙幹脆潛逃。
在大納言藤原師資、中納言萬裏小路藤房、北畠具行等人的護衛下,他男扮女裝,夾帶三神器,準確說應該是資格的贗品,企圖潛逃比睿山,尋求和尚們的庇護。
剛跑出京都,就遭到了京都鐮倉安保人員天羅地網般的圍追堵截。
後醍醐天皇上躥下跳,好不容易擺脫了追捕。
不過,後醍醐天皇一幹人等最後沒有到比睿山去,因為幕府已經知道了後醍醐天皇的潛逃地點是比睿山,並且派出了一票人馬正朝比睿山奔襲。
後醍醐天皇在護良親王的接應下,轉移到了笠置山。
笠置山位於木津川上遊,地勢險要。後醍醐天皇就在笠置山上拉起了杆子,豎起了推翻鐮倉幕府反動統治的正義大旗,向各地武士廣發英雄帖,號召天下響應自己的號召,迅速投身到革命洪流中來。
這個領導出逃加拉杆子事件,被稱為“元弘之變”。
這英雄貼發出去,真得會有人來麼?
一個人的英雄大會英雄帖發了,英雄宴也擺了,可就是沒有英雄來吃這英雄宴。
不要說英雄,就連狗熊都沒見到一個。
後醍醐天皇非常鬱悶。
這天下的英雄,莫非都睡著了。
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故鄉。
後醍醐天皇發出了與漢高祖劉邦一樣的感歎。
所謂英雄豪傑,其實也是人,也懂得趨利避害,這時候的後醍醐天皇兵不強馬不壯,鐮倉幕府又凶殘,冒冒失失就跑過來吃英雄宴,實在是跟往火坑裏跳沒啥子區別。
此時的鐮倉幕府,已經聽說了後醍醐天皇在笠置山非法集會的事,正著手安排人過來取締。
據說,後醍醐天皇在焦慮不安中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回到了皇宮的紫宸殿上,在他的老板椅背後,出現了一株鬱鬱蔥蔥的大樹,大樹向南的枝葉最是茂盛。又見兩個童子向他跪拜,說了些諸如天下無天皇安身之地,唯有那大樹下的禦座,才是陛下安身之所的奇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