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邦來說,或許他當皇帝最過癮的,不是被人千呼萬喚,而是可以跟別人明目張膽地秋後算賬。他第一個要算賬的,是曾經讓他在曆史中丟盡了臉麵的兩個人——丁公和季布。
劉邦聽說季布已經潛逃,立即懸賞捉拿:“凡是捉到者,獎賞千金,敢有隱匿者,誅其三族!”
我們知道,當年彭城戰敗,項羽悍將丁公和季布前後率兵追殺劉邦。當時的劉邦,那可是一個窘迫啊。其中,最讓他怨恨的,是季布。季布害他多次把兩個無辜的孩子踢下車,此等恥辱,讓他一輩子都無法洗刷!
季布,楚人也,為人任俠,早年聞名於楚。
在中國古代,百姓有三大崇拜對象:一為皇帝,二為忠良,三為俠士。山高皇帝遠的,隻好靠忠良;忠良早死或隱沒的,隻得靠俠士。其實在很多時候,古代中國的百姓還是較鍾情於俠客。如果你有冤情,忠良之官就算幫你申冤,最多也是鼓勵你勇敢麵對生活和現實,相信明天的陽光還是燦爛之類的。俠客就不一樣了,他沒有那麼多廢話,但他有很多實惠動作,比如,他會不聲不響地幫你把仇家擺平,殺他個雞犬不留,甚至還會劫財濟貧,從屋頂上給你扔下一袋子的銀子。
可惜造化弄人,季布沒當成偉大的俠客,如今卻成了世人皆知的通緝犯。此時,季布正藏匿在濮陽一個姓周的大家族裏。
大家族有一個好處,就是人多好藏身;但也有其毛病,就是人多眼雜。周氏那個當家的,其實心裏挺苦的。季布一輩子躲在周家也不是辦法呀,紙是包不住火的,有朝一日不知得罪了哪個仆人,被人告密了,到時周家血染濮陽河,就是哭神拜鬼都不頂用了。
周家為了自保,決定打發季布。
可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惹季布不高興,他一樣可以立即讓周家斷子絕孫。周當家左想右想,終於想出一個冒險的計策,那就是建議季布委屈自己,充當奴隸另賣他家。
虧周當家想得出來,要季布當奴隸,那不是找死嗎?
事實是,周當家也做好了找死的準備,他對季布說道:“你常年躲在我家也不是辦法,如果你能聽我的計策,我就給你獻一計;如果不行的話,我願意自殺。”
季布一笑:“有計策就說嘛,怎麼說你也是為我好。”
周當家終於鼓起勇氣說道:“我要你削發為奴,套上鐵圈,連我家幾十個奴隸一起賣往朱家。”
季布疑惑了:“削發為奴,賣往朱家?你以為叫我換個馬甲,朱家就認不出我了嗎?”
周當家很無奈地說:“是啊,他有可能會認出來,但是我們也要考慮他認不出你的可能性呀。”
季布:“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周當家:“一點兒轍都沒有了。”
季布:“那好吧。我不強人所難,你就把我當奴賣了吧。”
所謂朱家,不在濮陽,而在魯地。周當家果然幫季布剃光了頭發,帶上奴具,用一輛大貨車把季布及周家幾十名奴仆,一同運往魯國的朱家會所。
我想,周當家和朱家肯定是有生意來往的,不然不會如此熟門熟路。周當家之所以動用這麼多奴仆陪賣,那是為了防止路上有人認出季布,更是防止朱家看出破綻。
然而,周當家精明,朱家可不傻,他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你周當家這個賣奴的動作搞得太大了吧,兵荒馬亂的日子基本上結束了,如果不是逃難,你為什麼無緣無故地把這麼多家奴都賣掉?
朱當家心知肚明,但什麼都沒說。他仍舊把這批奴役全買下來,放在田裏勞作。
有一天,朱當家遠遠地指著季布,對他的兒子說:“你一定要記住,種田的事就聽那個光頭的,千萬不要對他指手畫腳,還要注意的是,他吃什麼,你就跟著吃什麼。你也不要問為什麼,盡管聽我的吩咐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