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末日,或者曙光(4)(2 / 2)

朱當家的叮囑完,就上路去京城了。

千萬不要緊張,朱家這不是去告密,而是找人遊說解救季布。

阿彌陀佛,季布真是遇上好人家了。其實,這一切都不出周當家所料,因為他早就打聽好了,朱家勢力大,洛陽城有他的鐵關係,人心又賊好,朱家不救季布,天誅地滅。

朱家那個所謂鐵關係,其實就是老好人夏侯嬰。

貴人遇貴人,當然好辦事。朱家來到洛陽城,拜見了夏侯嬰,夏侯嬰留下朱當家暢飲幾天。幾天之後,朱當家才開口問夏侯嬰:“季布到底犯了什麼罪,搞得陛下追捕他這麼急迫?”

這話讓夏侯嬰想起了前初的一幕,仿佛季布狂追猛打他馬車的事還曆曆在目。他告訴朱當家:這個季布,曾經為難過皇上,皇上很怨恨他,所以才下令捉他的。

朱當家一聽,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又故意問道:“您覺得季布這個人怎麼樣?”

夏侯嬰:“是一個賢人!”

當然是賢人了,從來沒人那麼緊追過夏侯嬰的馬車,唯有這個季布差點趕上。

朱當家終於忍不住了,他把準備好的遊說之言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所謂人臣都是為人主賣命,季布作為項羽的將領為難皇上,那叫忠於職守。再說了,項羽的屬將那麼多,皇上能捉得完嗎?現在皇上剛剛得到天下,就因為怨恨季布便天下搜捕,那胸懷也太不廣闊了吧。季布這等賢人,皇上捉捕如此急迫,中原無立身之地,他不是北奔胡奴,就是南逃南越,這不是拿自己的人去資助敵人嗎?像這等不明智的事,您為何不去勸勸皇上呢?”

夏侯嬰一下子明白過來了。朱家千裏迢迢地跑來洛陽,不是來蹭他的酒喝,而是為季布而來的。如此一說,季布不就是藏在你朱家會所了嗎?

眾所周知,夏侯嬰的一生,是舍生救主的一生,亦是救死扶傷的一生,從來隻見他救人,不曾見他害過一個人。朱家找人可是找對了。

夏侯嬰也答應替季布向皇上求情。沒多久,夏侯嬰逮到一個機會,按朱當家所言對劉邦陳述一番利害。劉邦似有所悟,竟然不為難季布了,解除通緝令,赦免了季布。

季布不久被召進洛陽城,被拜為郎中。

季布一夜飛天,天下皆知,這時尚逃亡在外的丁公也蠢蠢欲動了。

季布是賢人,這是大家公認的。丁公也是賢人,這是劉邦被逼急的時候喊出來的。而丁公以為,他是季布母親的親弟,又曾放過劉邦一馬,如果他謁見劉邦,肯定也能見光活!

丁公這個算計真是錯了。

他並沒有想到,自己和季布根本就不是一個品種,他不見光則活,一見光隻會死得更快。果然,當他信心滿滿地主動前來求見劉邦時,隻見劉邦一聲冷笑,大聲吼道:“給我拿下!”

丁公這下可是真蒙了,我放過你一馬,不封官也罷了,憑什麼要拿下我?

劉邦卻一點兒也不客氣地告訴他:“還是明白地告訴你吧,你死就死在放我一馬。季布狂追我,那是忠於職責;你把我放掉,這叫玩忽職守,懂嗎?”

接著,劉邦下令士兵押著丁公在軍中巡回遊行,並且宣布他的罪狀:“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的正是他。”

宣讀完畢,一刀砍下,鮮血濺地。

劉邦再次放話:“大漢天下,如果有誰仿效丁公,必人頭落地!”

劉邦這招就叫借力打力,殺一儆百。

此殺恩之法,可謂生猛,他不但沒受到半點非議,反而威懾軍中,更是成為後世流氓帝王的經典教材。隻可惜丁公那條小命,從此教天下之人,不再隨意做那好心救蛇的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