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內憂外困(1)(1 / 3)

一、收拾韓信

公元前202年,六月九日,劉邦下令大赦。

此次大赦,緣於遷都成功。這就如我們普通人家搬了新家,放了一個大鞭炮,以此表示慶賀,僅此而已。

然而,七月鞭炮剛響完,漢朝就遭到了第一個異姓王的背叛,他就是燕王臧荼。

這個臧荼,最先不過是韓廣屬下一員大將。那時項羽發兵救趙擊打王離時,他是其中功臣之一,後來又隨項羽入關,項羽便把韓廣從燕王的位置上掀下,換上臧荼。韓廣改封為遼東王,但是韓廣嫌棄遼東山高水遠、天寒地凍,不肯就國赴位,臧荼為防止韓廣再奪回燕王之位,幹脆就把他殺了。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沒人知道臧荼為何而反,事先竟然連一點兒征兆都沒有,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那就是說明他皮癢欠揍。

難道不是嗎?

他遲不反早不反,偏偏在大家都渴望和平安定的時候反,那不是跟一隻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嗎?

既然有人欠打,那就一次把他打個夠。

七月的一天,劉邦親自率兵出征。

兩個月後,搞定燕國,臧荼被虜,劉邦把他的燕王帽摘下,重新戴到另外一個人頭上,他就是與劉邦同穿一條褲衩長大的盧綰。

然而,異姓王臧荼造反就像一記警鍾,引起了劉邦對其他六個異姓王的警惕,他們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故衡山王吳芮家族、故趙王張耳家族。吳芮和張耳身老病死,王位繼續由後裔世襲,張耳的兒子張敖就成了趙王的新當家。

其實,吳芮家族和張耳家族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排在他們前麵那四位異姓王,那四位當中,數韓信最不靠譜。

當初韓信害死酈食其,後會戰又失期,兩件大事已讓劉邦極是不爽,現在韓信遷為楚王,又做了一件讓劉邦極為頭疼的事,那就是窩藏罪犯。

如果換成了小偷小摸的也就算了,問題是,韓信窩藏的這個犯人,是曾讓劉邦十分憎恨的、曾是項羽大將的鍾離昧。

鍾離昧投奔韓信,聽說是在諸侯軍兵圍垓下四麵楚歌的當晚。然而又有一種說法是,項羽死後,鍾離昧才投奔韓信。

但不管怎麼樣,鍾離昧確確實實就窩藏在韓信那裏。韓信之所以收留鍾離昧,是因為他們曾經是好朋友,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

鍾離昧就像一顆毒牙,一日不拔,一日不安。

劉邦派人給韓信捎口信:“我聽說鍾離昧逃到楚國了,麻煩你幫我把他捉回來。”

劉邦這話說得多婉轉。他明明知道鍾離昧整天和你同居一屋,同酒一桌,但是他還是要給你搭個台階下。

可是,劉邦詔令發出後,韓信不但沒個回複,反而對楚國軍隊加強訓練,出入陳兵列陣,似乎有準備火並之嫌。

劉邦真的怒了。

不就是叫你抓個人嗎?竟然要跟我叫板起來了。

公元前201年,十月,有人向劉邦上書陳述韓信將要造反。

根本就不需要有人告,劉邦早就知道韓信會有這一天,事情既然白熱化,那就不得不擺到桌麵上來解決了。劉邦召開軍事會議,就韓信可能造反一事進行討論。

諸將一聽就叫道:“還討個什麼論,請皇上急發兵,坑殺豎子。”

坑殺?真是吹牛不上稅。你拿什麼坑殺,你以為韓信是臧荼嗎?天下之大,韓信帶兵可是最牛的一個,誰能夠抵擋得住他?不要說坑殺別人,你們能替我保住長安和洛陽,免得他坑殺我們就行了。

群毆多數是打不過韓信的。那怎麼辦,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韓信豎子造反嗎?

這時,陳平站起來了。

陳平問劉邦:“別人告韓信要造反,這事韓信知道嗎?”

劉邦搖頭:“這個估計韓信還不知道。”

陳平:“好極了。漢軍不如楚兵精,將也沒有如韓信的,如果打起來,這是傻瓜都不願幹的事。我們唯有一條好路,那就是活捉韓信。”

原來陳平早有計謀。

古之天子都有巡狩之習慣,所謂巡狩,就是掛著視察工作的名義,到各封國旅遊,作威作福,趁機白吃白喝白拿,又不寫欠條。比如秦朝嬴政巡遊天下,就屬此例。

陳平的意思是,讓劉邦掛天下巡狩之名,前往雲夢(今湖北省安陸市南)遊玩,在陳縣(河南省淮陽縣)接見各國諸侯。陳縣是楚國之地,韓信以為天子無事出遊,必定不設防地前來謁見,隻要韓信光著手腳前來,一個武士就可以把他擺平。

劉邦決定采用陳平之計,向天下發布詔令:“我準備前往雲夢一遊,請諸侯們在陳縣迎我一起前往。”

所謂雲夢,不過是一個大沼澤,緊挨洞庭湖。當年秦始皇也曾巡遊至此大搞祭祀。劉邦借祭天之名,引蛇出洞。如果真能將韓信搞定,也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