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鏟除異姓王(4)(2 / 3)

隻見蒯通接著說道:“陛下,我先給你打個比方,古時像堯這樣的賢君厚道吧,可就算他活著,春秋盜蹠的狗還得咬他。這是為什麼?因為狗隻忠誠他的主人,根本就不管對方賢不賢。再說了,秦之失鹿,天下共逐之,想當皇帝的人可多著了,人人都為其主幹活爭天下,是不是你也要把他們通通烹了才解你的氣?”

劉邦頓時啞口無言。

蒯通一日為人謀,一日就為人走狗,狗的本性是,除了不咬主人外,其他通通不顧。不要說蒯通,他手下這幫兄弟何嚐不是如此?並且他也說過,蕭何是管家,是有功之人,其他的諸如曹參、樊噲、灌嬰之徒,無不是他的功狗。

劉邦長歎一聲,像泄氣的皮球,說道:“好吧,放了他。”

走狗無罪,那麼走狗的主人,有罪嗎?

劉邦回答是:走狗還是有罪的。除了韓信外,比如另外一個人,他就堅決不能放過。

這個人,就是他曾經的盟友,梁王彭越。

回頭看看,沒人知道,劉邦喚他上前線,好好的梁王為何稱病。身為諸侯,聽命天子,理所當然。稱病,往輕處想就是偷懶,往深處想則是意味著對抗和撕裂。

可對劉邦來說,彭越偷懶是沒理由的,對抗則是自掘墳墓。

於是,劉邦回到洛陽後,再次認真揣摩彭越的病理報告。結果發現,彭越造反的概率遠遠高於真病的概率。

的確沒錯。彭越對外詐病,打的就是造反的主意。然而,彭越造反不是趕集,圖個熱鬧,更不是沒事拿命來玩,而是保命自守。

之前,劉邦屢屢征調彭越,彭越已經害怕,本想親自去長安謝罪。然而,其手下一名叫扈輒的將軍卻將他攔住。

將軍的理由是:“彭王你開始不去,現在已經惹得劉邦生氣,一去肯定被擒治罪。不要說遠,淮陰侯韓信就是例子,壞事做到底,不如真反算了。”

彭越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去,怕被捉;不去,造反也是高風險低收入,得不償失。

怎麼辦?

被捉,死路一條;造反,辛苦是辛苦一點兒,可是隻要能存命,也不在乎那點辛苦費了。

於是,梁王幹脆將裝病進行到底,等待時機,準備造反。

然天不助韓信,亦不助彭越。彭越兵車未動,陰謀先泄。這時,有人恰好跑到長安,扔出一道奏疏,對劉邦說道:“陛下,不好啦,彭越要造反啦。”

告他謀反的人,正是常跟彭越一起出入的太仆。

梁國這個太仆,不知何故犯罪,便逃亡長安告密,以功贖罪。劉邦一聽,跳將起來罵道:“好你個彭越,果然不出我所料,你要造反,先拿命來。”

接著,劉邦果斷決定,立即派人擒拿彭越前來治罪。

要捉拿彭越談何容易。劉邦對付韓信的那招肯定是不管用了,不過,他立即想到了一招,即派人秘密潛入梁國綁架彭越。

美國大片告訴我們,綁架國家公敵,這事中情局幹得最拿手。那時,劉邦沒有中情局,也沒有克格勃,亦沒有摩薩德,更沒有錦衣衛。

然而,劉邦還是迅速組成一支由使者帶頭的武裝小分隊,悄然出動,前往梁國。

漢朝的特警隊沒有辜負劉邦的厚望,他們一潛入梁國,就成功綁架了彭越,囚往洛陽城。

緊接著,劉邦馬上派人開審,發現彭越反形已露,證據確鑿,夷滅三族勢在必行。

但是,當劉邦最後拍板決定的時候,他心裏還是猶豫了一下。思前想後,他決定放彭越一條活路,赦免死罪,徒其蜀地青衣(四川省名山縣北)。

彭越這一回,就好像剛走到地獄門口,牛頭馬臉鬼抹了抹脖子準備砍殺時,突然發現行刑日子不對,不得不再次推回人間,緩刑不殺。

這種感覺就叫,死而複生,不勝悲哀。

劉邦之所以不殺彭越,並非鬼使神差,而是深刻地觀察到,彭越未必是真反。道理是顯然的,如果彭越是真反,劉邦遠征陳豨時,那是最佳時機。

彭越不是傻子,他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時間空當,什麼是真正的擦邊球。但是他按兵不動,不是時機未到,而隻有一個原因:防範劉邦,以求自保。

正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是也。彭越這種防範心理,就叫畏懼。畏懼是對的,生死麵前,誰不畏懼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