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前死後事(1)(2 / 3)

事實上,站在劉邦的角度,賁赫告密正好給他一個鏟除英布的借口。所以中央使者一到淮南國,就一味搜集不利於英布的材料,準備將他往死裏整。

當中央使者的調查結果出來時,英布一看,發現所有材料都奔著不利於他的那一麵去了。

與其等著別人下手,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反他娘的。英布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砍掉賁赫全家,舉兵叛變。

好啊,終於還是反了!

消息傳入長安時,劉邦派人釋放賁赫,封其為將軍,召集諸將開會,商議對策。

這種事根本就用不著討論,諸將的意見空前一致:既然他敢反,就打到淮南國去,坑殺這個豎子。

劉邦聽之,心裏一陣苦笑。他這些將領啊,就知道打打殺殺,就不知道為他這個皇帝想一下處境:

第一,自從他討伐陳豨歸來,大病一直未愈,隻差沒斷氣了。他今天能坐在這裏開會,都是因為樊噲把他從後宮裏硬拉出來的。

第二,英布不是一個好欺負的家夥。隻要回顧一下楚漢戰爭都知道,天下除了項羽、韓信,接著就是英布善戰無敵了。試問漢朝上下,除了我劉邦外,誰還能搞得定英布?

然而,就在劉邦為此發愁之時,有人給他獻上了一招妙計,認為英布可伐,一伐必下。

當時,諸將開完會後,老好人夏侯嬰召見故楚國令尹薛先生,請教他:“英布都被封王了,為什麼還造反?”

薛先生回答道:“英布造反,看似突然,實則理所當然。”

夏侯嬰不明所以。

薛先生又道:“英布和韓信及彭越的功勞是一樣的,現他們相繼被誅,英布肯定想到下一個要殺的是他,所以非反不可。”

高啊,一語道破天機。

夏侯嬰立即將薛先生向劉邦引薦。劉邦聽說有如此高人,立即召見,向他請教。

薛先生也不扭捏,對劉邦說道:“英布造反一點也不奇怪。竊以為,他有三計可行,用上計,漢朝將失去崤山以東;用中計,勝敗之數,不可預料;用下計,陛下可以高枕無憂。”

劉邦聞之,臉色大變,急問道:“何為上計?”

薛先生說:“向東奪取吳郡,向西奪取故楚國土地,向南奪取故齊國跟故魯國土地。然後號召燕國、趙國,前後固守,不再進攻,山東之地便會喪失。”

劉邦心裏一陣沉鬱,再問:“何為中計?”

薛先生說:“向東奪取吳郡,向西奪故楚國土地,吞並故韓國跟故魏國。占領重要糧倉之地敖倉,封鎖成皋,雙方僵持對峙,誰成誰敗,結果如何,誰也無法知道。”

劉邦又問:“那何為下計?”

薛先生說道:“向東奪取吳郡,向西奪取下蔡,然後把重要物資,轉移到大後方故越國土地,向南跟長沙王吳芮結盟。這時候,陛下即可安臥酣睡,平安無事囉。”

劉邦不由急問:“按您的判斷,英布會使用何計?”

隻見薛先生微微一笑,說道:“肯定是下計!”

劉邦驚訝地問道:“你怎麼肯定他會走下計?”

隻見這世外高人又微微一笑,這樣說道:“英布不過是驪山腳下一個囚徒,能夠爬到今天淮南王的位上,純屬運氣。其實他是一個目光短淺,隻顧身前,不顧身後,看不到光明前景的人。況且他現下隻求自保,所以必然會采取下計而行!”

自古以來,所謂夢想或者野心的實現,跟能量大小有關。而一個人的內在能量,往往又是由夢想和野心誘發的。燕雀的眼光,不過幾粒稻穀,所以隻能在蓬蒿之間跳躍;鯤鵬的眼光在九天之間,誌在四海,所以它能飛洋過海,扶搖直上。

回顧英布這一生,如果劉邦不鏟除異姓王,他這輩子會老老實實,安安穩穩地做他的淮南王,混到自然死亡,所謂做皇帝、王天下,那種夢是想都不敢想的。可如今,眼看著自己碗裏的肉要被人一鍋端了去,能不為求自保,跟劉邦抗到底嗎?

薛先生一席話,讓劉邦茅塞頓開,喜笑顏開。

他已經老了,且帶病在身,既然英布會依下計而行,那他就可以不必親征了。那麼,派誰出征比較合適呢?

這時,劉邦腦中不由閃現出一個人的名字。

二、親征

劉邦想到能夠替他征伐英布的人,是太子劉盈。

這年,劉盈已經十六歲了,讓他上前線去見識見識,曆練曆練,似乎是應該的。但是劉盈的個性,劉邦也是知道的。這家夥仁慈,怯懦,缺乏英雄氣勢。

讓這麼一個整天被老母雞一般的呂雉護著的孩子上戰場去,靠譜嗎?

肯定是不靠譜的。

但是,劉邦還是準備派他去。至於為什麼,天知地知他知,但是他什麼都不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