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勇敢者的遊戲(5)(2 / 2)

此情此景,田千秋真想在地下挖個洞,直接鑽進去算了。

事實上,今天這個結果,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怎麼說呢,盡管一直在位上混,多少他還是個丞相。然而沒有一人替他說話,的確超乎想象。田千秋感覺他會輸,沒想到會輸得這麼慘,鬱悶啊。

所謂情理之中呢,就是形勢逼人。秦朝趙高牛氣衝天的時候,還當著胡亥的麵,搞出一個前無古人的指鹿為馬事件,竟然沒幾個敢跟他唱對台戲。如今,霍光和田千秋力量對決,簡直就是一個在天上飛著,一個在水裏淹著。大家全都替霍光說好話去了,一點也不意外。

到了這個時候,田千秋隻好攤牌認輸了。於是,他隻好叫人將部長們討論的結果,寫成報告,專程向霍光送去。

果然,霍光一聽說田千秋背著他放了一槍,一下子就火大了。給你臉,你不要臉,偏偏還吃了豹子膽,撐著幹一場。既然你想死得快,那就成全你吧。

於是,霍光立即派人逮捕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

消息傳出,滿朝震動,誰也沒想到,霍光動真格的了。如果這樣,下一個被扔到牢裏的,非田千秋不可了。

一想到自己的老領導就要光榮退休了,部長們心裏甚是難過。然而就在滿朝坐待田千秋受難的消息時,突然,隻見天空雷電啪啦一響,平地裏就跳出一個人,將田千秋救下了。

橫空拔劍相助田千秋的人是太仆杜延年。

杜延年給霍光上奏,說了兩點意見:首先,將侯史吳罪定為叛亂罪,實屬牽強;其次,田千秋擅自召開高級部長會議,事前沒有通知霍大將軍,當然無禮。然而,田丞相可是先帝劉徹指定輔政人員之一,如果把他搞死,不但破壞政治團結,而且還損害霍大將軍形象,有損無利。

杜延年是誰的人?霍光的。他替誰說話?田千秋。兩個答案,我認為,隻對一個半。第一個答案是對的,第二個答案隻對一半。

事實上,杜延年看似替田千秋說話,事實上是替霍光擦屁股。

杜周有三子,長子和次子都曾當過太守,杜延年是少子。當年,杜周在漢朝政治江湖上,也是很有名號的。因為治吏嚴酷,也光榮地進入了漢朝酷吏排行榜。其長子和次子,跟他簡直是一個模子鑄出來的,然而誰也沒想到,少子杜延年,竟然在為人處世方式上與父兄三人截然不同。

杜延年,字幼公,學法律出身。數遍身上閃光點,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做事很踏實,待人極寬厚。霍光治世態度,以酷嚴出名,為何看中尚寬厚道的杜延年?

這就是霍光的聰明之處了。

酷嚴治世,長久以往,必激起官憤。古往今來,當官之道,多不忌民憤,就忌官憤。所謂上官坐轎,下官抬轎,倘若激起官憤,則不但無轎可坐,甚至還會連轎一起被掀入陰溝。所謂同朝做官,和氣生財。如果官官相輕,你拆我東牆,我弄你西角,長此以往,官不聊生,怎能生財?

理論說了一通,我們應該明白霍光的手段。他用杜延年,就是以其之寬補己之酷。杜延年就成了霍光與外界之間的一個和事佬,和事佬的作用就是潤滑政治紐帶,以保證政治紐帶不至於摩擦過度而發生故障。

了解了杜延年的性格特點,明白了杜延年所處位置的功能和作用,我們就不難理解他給霍光上的那道書了。老實說,那是一番厚道話。杜延年是學過法律的,侯史吳罪有多大,他是清楚的。如果霍光小題大做,以此打擊一個從來沒有對自己形成威脅的同事,可謂是雙輸之舉。

再說了,長安人不是傻子,中央那幫高官也不是瞎子,輕重多少,人家還是分得清楚的。所以,霍光如果要保住一世英名,必須控製火暴的情緒。保住田千秋,就是保住霍光,此舉可謂雙贏。這就是杜延年上奏的全部理由。

杜延年上的奏,霍光看了,半天不說話,然而不久,霍光妥協了。

不過,霍光告訴杜延年,田千秋可以不死,但是少府徐仁和廷尉王平必須死。

四月,少府徐仁聞訊,自殺;廷尉王平,腰斬;田千秋,霍光同意讓他繼續在丞相位上發揮餘熱。

四人幫倒台事件的處理,到此結束,不再擴大。

一年後,即公元前77年,春天,田千秋薨。到此,漢朝混功最出色的享名天下的田千秋,終於遠離霍光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