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騷動(1)(1 / 3)

一、當死磕成為一種遊戲

陳湯得救,說一千道一萬,得先感謝王鳳。但是王鳳卻說,且慢,等我幫你將匡衡搞掉了,再一起感謝也不遲。

匡衡的感覺真準,他意料要發生點什麼,還真發生了。

這次,匡衡是被人抓了大辮子。有關部門上疏彈劾匡衡,說他侵占公家四百頃土地。這下子,連劉驁都護不住了,隻好把他罷免,送他回家養老。

搞掉了匡衡,王鳳怎麼也沒想到,卻給自己招來了一個對手。這是一個強悍的對手,他的能量遠在匡衡之上。這個人的名字,就叫王商。

當初,誌向遠大的王政君老爹王禁,一口氣娶了幾個小老婆,生下四女八男。四女當中,數王政君最為出色,其他八男,分別是長子王鳳,次子王曼、王譚、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與王政君同胞生的,唯有王鳳與王崇。如此估算,王商和王鳳,則是同父異母所生。

然而,上麵所說那個能量超人、讓王鳳坐立不安的人,不是王家班的王商,那個王商同屬外戚,是另外一個強悍派別。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今河北省)人。王商跟劉氏的親戚關係,要追溯到漢宣帝劉病已時代。當年,劉病已稱帝後,懷念母親,於是尋找外祖母關戚。結果隻找到了兩個舅舅,一個叫王無故,一個是王武,兩人後來都被封侯。

王武死後,由兒子王商繼承侯爵。作為外戚,王商頗有當年外戚竇嬰的範兒,輕財好義,廣結人緣。父親死後,王商把繼承的財產,全部分給同父異母兄弟,身無所受。沒想到,此義舉傳出,被漢朝中央眾公卿一致推為道德模範。由此,被漢元帝劉奭器重,官至右將軍、光祿大夫。

匡衡被眾人合力趕出長安後,劉驁第一個想到的丞相人選,就是王商。他之所以倚重王商,不僅是他資格老,更重要的是,當年劉奭寵上音樂王子劉康,想讓他取代劉驁的太子位置,王商為保護劉驁,出了極大力氣。

於是,匡衡前腳才出長安,劉驁就在後麵宣布,任命王商為新一任漢朝丞相。

政治新手劉驁認為,外戚新貴王鳳任大司馬,管軍事及內朝;老外戚王商任丞相,管外朝,兩個得力外戚輔政,應該很靠譜。

這個想法貌似很高、很理想。實則很傻、很天真。

劉驁隻顧自己,卻沒替兩個外戚著想。漢朝自有外戚以來,見過新老外戚和平共處的嗎?

當年竇嬰得勢時,田蚡就對他作崇拜狀,等到田蚡大權在手時,竇嬰想拉近乎,則被人家冷屁股貼到臉上去。最後,雙方鬥得死去活來,慘淡收場。

這隻是其一。

自漢武大帝劉徹設立大司馬一職,其就幾乎被外戚獨攬,從霍光到王鳳,無不是如此。然而丞相呢,基本都是由外人擔任。從霍光時代的田千秋,到剛剛離場的匡衡,無不如此。

從職權分配來看,大司馬大將軍兼管軍政一切事務,丞相主管政府事務;大司馬大將軍有拍板權,丞相亦有話語權。一個說,我有拍板權,另一個說我有話語權。劉驁把兩個強悍的互相猜忌的外戚,弄到一起共事,那不是故意撮合他們幹架嗎?

如果劉驁是想看外戚打架的話,那眼前這個水火不容的政治組合,的確很容易滿足他的想法。

這兩個外戚中,火氣最重的是王商。王商資格老、底子厚、實力足,所以,他不把王鳳放在眼裏。於是乎,在許多場合,王商甚至公開放話批評王鳳,說王鳳這個新外戚,太過專權,什麼事都由他說了算,太過分了。

從霍光任第一屆大司馬大將軍始,漢朝沒有一任丞相,敢對大司馬大將軍說句反抗的話。現在,王商則開了第一炮。這一炮很猛,炸得王鳳心堵氣悶。

但是,王鳳按劍,隱忍不發。他知道,在敵人還沒徹底亮出底牌之前,他不能抽出利劍,橫空亂斬。

在王鳳看來,王商老辣、持重,後台很硬,根基很深,要拔掉這個人,無異於拔一棵千年妖樹,充滿了變數。

王鳳見識王商的威力,源於一場超長大雨。公元前30年秋天。天空像破了一樣,不停地漏水,一漏就是四十天。地上到處都是水,水流到黃河,黃河漲了,於是黃河又倒灌上了陸地。

在漢朝,黃河就像個潑婦,經常撒野,人們都習以為常了。然而這次撒野卻相當恐怖,黃河兩岸被淹,大水像千年老蛇一樣,見到人就驅趕,好像要追到長安城。

這時,整個長安城都震驚了。消息很快傳入宮裏,劉驁怕了,王鳳也怕了。待到他們了解情況,長安城已經一片混亂,居民驚慌失措,仿佛末日降臨,於是全城集體向天齊哭起來。

劉驁馬上召集君臣開會,商討對策。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立即提出一個方案,如果大水進城,皇太後和皇上,先一步登船。然後下詔,讓長安市民登長安城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