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驁點到為止,沒把話說完。劉康也沒深問,但是外人都看得出來,劉驁如果真崩了,劉康定是他的繼任者。於是,劉康就留下來陪劉驁。當劉驁病情好轉時,王鳳就想趕劉康了。
王鳳認為,劉康早晚跟劉驁黏在一起,總不是什麼好事。早趕早安全,他必須離開長安。
於是,王鳳告訴劉驁,按漢朝規矩,劉康待在長安的期限早過了,應該叫他回去了。
劉驁很不爽,不同意。
王鳳接著說,這事也不是由你決定的,必須聽上天的安排。你看看,近來發生日食,這是因為劉康違反常態,上天發出的警告。
劉驁一聽就啞了。他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替劉康申辯,隻好同意讓劉康返回封國。
劉驁和劉康離別時,兩兄弟哭哭啼啼,仿佛是戀人訣別,仿佛是生死離別。而製造這場傷情的人,則是王鳳。從此,劉驁徹底把王鳳恨到骨子裏,恨得牙齒癢癢,恨得腦袋就差沒冒煙。
劉驁想到了,在人生的獵場裏,他不過是王鳳手裏的一隻獵物。
見過圍獵嗎?四麵包圍,必開一個缺口。原因很簡單,動物被逼急的時候,也會做出超乎想象的頑抗。所以,打開某個缺口,讓動物有逃生的希望,朝缺口撲,圍獵的隻要守住缺口,定能打到獵物。
後來,圍獵思想和技術,被兵家用到戰場上。兵家認為,動物遇險尚且頑抗,如果沒有絕對兵力,在戰場上將敵人圍死,一旦對方頑抗,付出的代價將是慘重的。
這是孫子兵法總結出來的:圍師必闕。
這個道理,難道王鳳不知道嗎?如果知道,為什麼四麵圍堵皇帝,使他不得人生出逃之希望?好吧。你圍你的,看看我能不能撕破你這張天羅地網。
劉驁想反抗了。突然,他多麼渴望,像個真男人一樣活一回。這時,王章就來了。
當劉驁看到王章的奏疏時,真他媽的解恨。王章仿佛就是一見義勇為的壯士,著實替劉驁平了反、出了氣,真痛快。
為什麼說王章替劉驁平了反,主要是王章在奏疏裏也提到了日食。按王鳳的說法,天上出現日食,那是因為劉康違背常態,經王章解釋,他才明白,王鳳簡直就是血口噴人。
王章說,天上出日食,主要是因為王鳳太專權,到處害人。這個看法,劉驁十分讚同。於是,劉驁決定約見王章。
在劉驁麵前,王章意氣難平,控訴了王鳳的種種罪行。最後,王章總結性地說道:“陛下,不能再讓王鳳待在位子上了,必須盡快將他打發走,重選賢良主持漢朝。”
劉驁聽得很感動,也很激動。他對王章說道:“感謝京兆尹直言,老實說,對大司馬王鳳專權一事,我早就看不過去了。問題是,把他趕走了,你有好的人選嗎?”
王章自信十足地回答道:“有,陛下,人選我已經替你物色好了。”
劉驁聽得眼皮一跳,問道:“你想推薦誰?”
王章脫口說道:“馮野王是最佳人選。”
馮野王?是的,馮野王。
馮野王,字君卿。老爹馮奉世,與名將趙充國齊名,官至左將軍。馮奉世一共生九子四女,獨有馮野王最有才。初,馮野王受業博士,通曉《詩經》,憑借老爹的關係,到東宮當了太子中庶子。那個太子,說是後來的漢元帝劉奭。
我仿佛看見,一條寬闊的美麗大道,從馮野王的腳下,向遠方延伸。可惜,現實的馮野王,他的一生,都是鬱鬱不得誌。
第一個壓他出頭的人,是魏相。當年,漢宣帝劉病已認為馮野王是才大誌大,準備提拔他,於是就去谘詢魏相。魏相隻說了一句,我認為提拔馮野王不合適。劉病已隻好作罷。
第二個壓馮野王的人,則是石顯。漢元帝時代,馮野王在地方做郡長,政績天下第一。那時,漢朝恰好空缺一個禦史大夫職位,漢元帝準備提拔馮野王。但是,石顯卻在背後狠狠地踩了馮野王一腳,告訴漢元帝,如果提拔馮野王,外人就會說你有私心,提拔外戚,不妥。
馮野王的姐姐嫁給了劉奭,被封為昭儀。石顯這麼一攪和,好事變成壞事,劉奭一聽,認為石顯說得有理,另選別人當了禦史大夫。
消息傳出,馮野王不由得仰天悲歎:人皆以女寵貴,我兄弟獨以賤。
別人都是憑借後宮關係發跡的,沒有像馮野王這樣,因為寵貴的後宮關係,被打壓提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