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如果放到漢朝,劉向開始還是信的。劉向認為,別看劉驁這孩子,表麵溫和懂禮,實際上一發飆比牛還倔強。所以對他進行教育,最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基於以上理念,劉向親自編了一本書。他把《詩經》及《書經》上記載的賢惠後妃助賢王興邦,以及紅顏禍水殃民禍國的故事編集成冊,將之送給劉驁。
劉驁看完,把劉向叫來,歡心稱讚道:“您老編的書好啊,不過,書中的道理我都懂。”
劉向愣了,不知劉驁想說什麼。這時,劉驁又說道:“您回去吧,我會好好學習的。”
劉驁這話,劉向聽得真不是滋味。一大把年紀了,好不容易被叫來,就聽了不到兩句話就叫走人。不過也沒關係,孔子說了,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劉驁真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那多跑幾趟也是值得的。
想得真美,事實呢,還是錯了。劉向以為劉驁多少能改點,後來一打聽,他仍然我行我素,整天泡在昭儀宮尋歡作樂。
劉向並不知道,劉驁已經將趙飛燕姐妹倆當成毒品,而他又是個癮君子。他已經瘋狂太久了,讓他回頭,實在太難啊。
如果說,色字頭上一把刀,那刀刺進劉驁的心房,沒有痛,隻有一種刺激到每根血管都擴張的快感。有了快感就想喊,什麼天大的道理,都不再重要了。
劉向真的很無奈。他終於明白了一個問題:教育不是萬能的,劉驁這種貨色,套用孔子罵人的一句話,隻能叫他朽木不可雕也。
妖精讓劉驁很享受,王太後依然很著急。劉驁肯定是病了,而且還是重症。既然是重病,就必須下猛藥,甚至要動手術。可是去哪裏找敢給劉驁開藥的醫生?誰敢開藥,誰就等著被砍頭,劉輔不就一典型嗎?
這時,有一個人對王太後說道:“如果你敢支持我,我就敢開藥方。”
王太後說:“你敢開藥,我就敢支持。”
好吧,那就開吧,一張猛藥方子即將出爐。在此,讓我們記住這個人的名字——穀永。
穀永,字子雲,長安人。曾記否,當年郅支單於自以為翅膀硬了,可以跟漢朝狠狠打一場。開戰之前,他找借口讓漢朝把他留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送回匈奴。當時,漢朝還特開了一個討論會,大多數人都認為,郅支單於這人不可靠,把他的太子送到邊境即可。但是,有一個人卻力排眾議,說送佛要送到西。如果隻將郅支單於的太子送到漢朝邊境,人家還以為我們怕他了呢。
這話聽起來挺有道理,說這話的人,名喚穀吉。穀吉主動要求護送太子回匈奴,結果真不出漢朝公卿所料,他一到匈奴,就被郅支單於殺了。一殺完,郅支單於就怕了,連夜收拾打包跑去了遙遠的西域。後來陳湯果斷出兵,終於將郅支單於滅了。
那個穀吉,就是穀永的父親。穀吉是個武官,卻培養出了一個文官穀永。穀永少年的時候,先在長安基層掛職鍛煉,他博覽群書,練成了會寫文章的神功。穀永這招神功,不是拿來拍磚用,而是專用來拍馬。
當時,與穀永憑拍馬功夫同時亮相的,還有另外一個牛人。那個人,就是前麵說過的,專替王鳳出謀劃策的獨眼龍杜欽。
據說有一次劉驁在未央宮白虎殿舉行考試,考試完畢,他驚訝地發現兩個人試卷上的觀點,如出一轍。
此二人,就是穀永和杜欽。兩人在試卷上一致認為:許皇後無子,皇帝劉驁對她又太癡情,為了劉氏江山,劉驁不應該吊死在一棵美女樹下,應該廣開門路,到處撒網,盡快生出兒子來。
劉驁如獲至寶,把他們的試卷傳到後宮,到處宣傳。在強大的輿論支持下,劉驁春心泛濫成災,冷落許皇後,在通往美女的路上,一路高歌猛進,終於徹底紮進了趙飛燕姐妹的溫柔陷阱,不能自拔。
事實上,穀永和杜欽在考場上,能寫出觀點一致的文章,並非偶然。這是一場陰謀,而陰謀背後的支持者,就是王鳳。王鳳授意,穀永和杜欽開炮,努力將劉驁從許皇後懷裏解放出來。
王鳳的想法很明確,就是要劉驁多跟別的女人接觸,趕快製造出新一代皇家智能產品。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忙活了半天,竟然幫了倒忙。
那時因為穀永會拍,王鳳也喜歡拍,所以王鳳生前,穀永很混得開,最後混上了光祿大夫。王鳳死後,他就開始走下坡路,被貶到涼州當刺史。
可以這麼說,劉驁今天之所以變成一個溺色鬼,穀永是有責任的。當初如果沒有穀永這幫人呐喊鼓動,劉驁也不會落下這種見一個愛一個,愛得死去活來,九死而不悔的大毛病。
話說回來,穀永不過是受人利祿,替人辦事,劉驁患病關他什麼事。還有,他還被貶出長安,自己都顧不上,哪顧得了皇帝?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不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