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王莽是這樣煉成的(1)(1 / 3)

一、王莽闖江湖

在王氏家族中,王莽這家是最不幸的。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太後得道後,王家所有的大姑大伯小姨小叔,全都升天了,偏偏就落下了他這隻小雞。

事實上,王莽一家被遺忘,不能怪劉驁,更不能怪王太後。劉驁幾乎都將舅舅們封侯了,而王莽父親王曼,因為早死錯過了機會。於是乎封侯的上天了,沒有封侯的就在地上幹巴巴地,看著天上流口水。

流口水還是輕的。那時,根本就沒人知道,當王莽跟自家的堂兄堂弟在一起時,內心是多麼傷感。人家穿著光鮮亮麗,出門不是香車就是寶馬,出入的都是高級娛樂場所。

而他自己呢,不要說玩的,連穿的吃的都成問題。於是,孤貧無助的王莽,被迫學會了節約勤儉的美德。為了彌補和本族兄弟間的差距,他隻有拚了老命地學習。

在冥冥之中,他好像聽到了一種聲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果然,這種強烈的感覺,在生活中再一次應驗了。不久,長兄竟然也死了。於是照顧母親、嫂子以及兄子的責任,都落在他的肩膀上。

磨難的生活,並沒有打敗王莽。相反,貧困無助的生活,讓王莽仿佛找到了做人的自信。於是他待人處世結交朋友,盡量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及不卑不亢的態度。

生活告訴我們,僅有自信是不夠的。自信就像是鳥的翅膀,鳥兒要飛得更高更遠,必須有助力。在困頓的生活中,他同時和另外一個人都找到了助力。

另外那個人,就是淳於長。那時候,淳於長的日子也特別苦悶,他也想過上腐敗的生活,可惜沒那個實力。於是乎,百般無奈之下,隻好投靠大司馬王鳳。

當時,王鳳正病臥床上,死神就守在他身邊。淳於長是很會投機的,為了博得王鳳最後一絲感動,每天早晚都要扶著王鳳下床散步、聊天。

不久,淳於長發現,作秀的高手還在後麵。淳於長隻是晨晚陪伴,王莽幾乎是全天候伺候王鳳。他親自嚐藥,忙裏忙外,亂首垢麵,連續幾個月都不脫衣服睡覺。王鳳死前,特別叮囑王太後,一定要用點實際行動,感謝淳於長和王莽的侍奉之心。

果然,王鳳死後,淳於長和王莽都被封了官。王莽先被拜為黃門郎,後遷射聲校尉。這人生的第一步,就這樣邁出去了。

如果想製造一個作家,隻要給他一段不幸的童年就夠了。這是國外某個著名作家的著名論斷。童年,是人生成長的一段曆程,往往影響著性格及命運的發展。陳湯由於經曆過早年異常恐懼的貧困,因而對錢有著深刻的迷戀。

而王莽,不幸的年少記憶,都是地位比別人低若幹等的陰影。然而不幸的童年,讓他迷戀的不是金錢,而是名勢。

名勢和名利是兩碼事。前者往往注重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與彌補,後者卻是追求一種肉體上的刺激。王莽深刻地認識到,他出身微賤,要想擠進這個充滿誘惑,階級相當封閉的世界裏,擁有一席之地,他必須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個名片。

他發現,在想做的名片上,缺少一樣東西——侯爵。

在漢朝,無論你當多大的官,都不如一個侯爵給心理帶來的滿足感強烈。想當年,李廣奮鬥一生,侯爵就在他眼前晃來晃去,他就是抓不著。最後,落得個終身遺憾。

侯爵食邑多少,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有這個名。隻要有了“侯爵”那玩意兒,就說明你做人上了檔次。出來混,檔次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必須搶在淳於長之前,完成封侯之夢。

想封侯是吧,沒有戰功沒關係,隻要你想要,我都可以給你。

說這話的人,是王商。王商告訴劉驁,王家諸兄弟中,就隻有二哥王曼這家沒有封侯,不如就從我的食邑裏割出一塊,封侄子王莽為侯吧。

自漢朝開國以來,像王商這樣主動分戶邑給別人的,還是第一次。所以對劉驁來說,這是個新問題。由於是新問題,他就得好好考慮考慮。

但是,當劉驁還在沉默不答時,有一幫名士就出來替王莽說話了。這些人當中,就有陳湯。名士們都異口同聲地對劉驁說道:“看在死去的王曼的分兒上,看在王莽厚道的分兒上,就封給他吧。”

他們就差一句話沒說出口了,王莽的戶邑反正又不是從皇家身上割的,不損人不利己,順便做個人情,不挺好嗎?這個道理不說劉驁也是懂得的。不久,劉驁封王莽為新都侯,食邑有一千五百戶。

好了,名片終於打造成功。

沒人知道王莽心裏,裝著一個怎樣的夢。但是,隻要是眼睛不瞎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王莽就像一個天才的數學家,每前進一步,都充滿了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