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兩派貌似很平靜,其實很騷動。不到一個月,王莽又被趕出去了。
然而這次趕他的人,不是王太後,而是傅太後。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劉欣在未央宮擺設宴席,宮廷內務官在排座位時,把傅太後排在王太後身邊。然而,當王莽最後來檢查會場時,將內務官喚來大罵了一頓。
王莽說:“傅太後是什麼人?她不過是封國太後,怎麼能跟王太後平起平坐?”罵完,王莽就叫內務官把傅太後的座位,撤回下麵。
很快,就有人把王莽這話帶到傅太後那裏。老太婆一聽,氣得渾身發抖。王太後封傅太後為恭皇太後時,就說過了,享受待遇和王太後一樣。既然待遇相同,為什麼不能平起平坐?
哦,原來這樣。王家那幫人說話貌似很客氣,實則在他們心裏,傅太後跟王太後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既然這樣,那就好辦了。給你臉,你不要臉,那我就隻好翻臉了。
於是,傅太後拒絕參加宴會。同時,她還叫人到處放話,王莽不給傅太後麵子,她已經恨得磨牙了,建議王莽夜裏走路小心點。
王莽一聽,陰險地笑了。很好,傅太後已經中計了。
王莽是什麼人?天下第一作秀高手。作秀是為了什麼?當然是撈取政治資本。在漢朝曆史上,作秀無非兩種:偽裝,其次就是賣直。
什麼叫賣直?就是直話直說,敢於跟邪門勢力對著幹。當初,王章上疏彈劾王鳳,他已經想好了,就算扳不倒,他照樣流芳千古。所以當他妻子叫他不要衝動時,他說了一句:此行大事,非婦人所能懂也。
劉欣和傅太後要跟王莽玩,他隨時奉陪。如果說,傅太後是隻餓得發狠的貓,認為王莽就是那隻可以追逐的老鼠,那就錯了。他不是生來就是被追逐的,他生來的使命,是為捕獵雄獅猛虎而來。
對於傅太後,王莽當然知道那老太婆特別虛榮,極愛麵子,眼裏容不得沙子。正因為如此,他才故意損她。他如此出手,並非賣直圖名。事實上,他是以賣直之名,行探虛實。
他倒要看看,傅太後到底有多狠,功力有多高。現在看來,就傅太後那好鬥的性格,根本就不必擔心了。人和動物一樣,一旦喜歡上躥下跳,那就很容易對付了。不過你跳你的,我玩我的。於是,王莽又寫了一封辭職書,交了上去。
繞了一圈,辭職書又回到劉欣麵前。到底要不要批?劉欣想了半天。半天過後,他緩緩提起筆,認真地批了。
然而,劉欣批準王莽辭職後,很快就後悔了。
他發現,王莽被罷免後,人氣非但沒有下降,反而躥升。長安內外,無人不讚歎王莽跟傅太後鬥氣的壯舉,於是,劉欣頓時警覺起來。
王莽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中還散布他的傳說。不要說劉欣,隻要稍有點江湖經驗的人,都能感覺其中的威懾力。在王家集團中,其他人都是小兒科,隻有王莽才是真正的大腕兒。他就像是一隻狡猾的裝病的老虎,貌似了無生氣,實則虎視眈眈,血口大開。
這是一張可怕的嘴臉,劉欣卻沒法揭穿。評估目前傅丁兩家的勢力,打虎能力尚欠,不能出手。如果真正打起來,肯定會兩敗俱傷。既然還不能打,那就哄吧,繼續哄,哄一時算一時。
劉欣打虎無術,哄人還是有招的。為了安撫王莽,他賞賜黃金五百斤,四匹馬駕安車,派人送到王莽宅府。
劉欣仿佛要告訴王莽,不要怪他批準了辭職書,其實他也是受害者,是傅太後逼他這麼做的。
這招就叫,又打又拉。真不愧為天才表演家。
為了防止王莽發作,劉欣還特別給王莽安排了宮廷助理,每十天由宮廷給他準備一桌酒席,下詔任命王莽為“特進”,每月一日和十五日,上朝會見皇帝。
特進的意思,前麵講過了,就是大司馬的後備人選。僅有這些,還不夠。接著,劉欣將王莽集團骨幹名單,全都羅列出來。然後宣布,凡是跟王莽關係鐵的侯爵,通通增加食邑。
在這個名單中,劉欣將孔光和何武,都列入了王莽集團。更優惠的政策還在後麵,為表示對王家勢力的敬畏,劉欣還特別將王莽的一位過氣老前輩,也召回了長安。這個人,就是因為企圖倒賣國家土地,被劉驁趕出長安的王立。
劉欣將王莽哄得這麼穩,他到底想幹什麼?
事實上,他花這麼大氣力,隻為做一件事——尋找可以代替王莽的人,接任大司馬。
誰是大司馬的熱門人選?
漢朝中央一致認為,這個職位,非傅喜不可。傅喜,傅太後堂弟。無論是學術,或是品德,都有良好的口碑。在傅丁外戚當中,數他最為優秀,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傅喜不當大司馬,都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有個人站在高處高聲喊道:“大司馬這職務,千萬不要留給傅喜。”
誰反對傅喜?劉欣怎麼也沒想到,反對封傅喜為大司馬的人,竟然是傅太後。連自家人都不幫,傅太後搞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