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自我認知心理學——解開自我密碼,跨出成功長征第一步(2)(1 / 3)

人大腦的左半邊與語言和邏輯有關,而右半邊則與直覺和感覺有關。你慣用的那隻手和你身體的同一邊,都是由你的大腦的另一邊來指揮的,例如,你的右手和右半邊由左腦來指揮。因此,當你在做上述試驗的時候,你的左右腦中比較不慣用或屬於潛意識的那一邊會在某種程度上被運用出來。這個簡單的試驗可以從意識下帶出一些最為真實的洞察,而這些洞察,如果你用自己慣用的那隻手來寫的話,可能就會寫不出來了。隻有當它們被你發現了,你才會意識到它們是真實的。你最先所寫的一些勉強可以認得出來的字,也許是可以預測的,而且也和你用較常用的手寫出來的那些是一致的。但是當你繼續寫你的清單,並且容許你的潛意識自由發揮的時候,你就會得到更多具有透露性的自我形象的詞語了。當有明顯的矛盾——即與平時的印象構成巨大衝突的時候,你需要對自己完全的誠實,分辨哪一個才是真正反映自我的評價。通常使用慣用的手所寫出來的那張清單,看起來會像是為了供“大眾消費”而寫的,並不會明確指出更深層的自我信念。例如,你用慣用的手寫出來的“聰明”,在用非慣用的手來寫時,就可能變成“圓滑”,甚至是“投機取巧”。在很多試驗的例子中,親戚和親近的朋友會確認說,用非慣用的手所寫出來的比較接近事實。

仔細審視你單子上所列的每一個詞語,如果你不能夠確定你所寫下來的某一些詞語的確定意義,試著把每一個詞都用一個句子來加以表達——不過你要再次用你非慣用的那一隻手來寫。每一個詞語都可以予以擴大,成為一個或更多的特定概念的敘述句。例如,“友好”可能會包括“我喜歡別人來我家做客”這個特定的信念,而“腳踏實地”則可能涵蓋“我很會自己動手做東西”……這一些使用非慣用的手寫下來並且擴大成為更明顯的句子的信念,才是有可能解釋你的行為和結果的信念,而不是那些你立刻就可以察覺的信念。

接下來是“自我催眠”,將每一個信念都放在你的心裏來加以測試。

首先,先選擇一個你認為是正麵的信念,然後想象你自己現在正處於這樣一個實際發生的狀況,而且在這個狀況裏,你的這個信念正在付諸實現。舉例來說,如果你很擅長於吸引兒童的興趣,比如講故事、唱兒歌,你就想象你自己正在這樣做,而且正在享受自己做得很好的感覺。這個例子也許正是受到你的清單上“友好的”或“令人喜歡的”這些詞語激發而產生出來的。為了讓感受更真實,你需要想象一些視覺上的東西——可以是小孩的臉、故事書以及你周圍的任何事物。如果你可以感覺自己聽到的任何聲音,包括你自己講話、唱歌的聲音,或是體驗到任何與你正在做的事情有關的感覺,那麼這種真實性就更為強烈了。換句話說,你最好動用起自己的感官,必要時五種都要用到,其中視覺、聽覺和感覺是最為重要的。這種感覺很像是自我的催眠,你必須讓自己先進入一個放鬆的狀態。

接下來將情景轉到一些不會令你覺得喜悅的事情上,也就是那些負麵的自我信念。舉例來說,你的同事正在熱烈討論著什麼,但你卻插不上嘴,你不喜歡看到自己正在這麼做或處於這樣的狀態。這也許就是“拘束的”、“害羞的”、“難以交流的”這些詞語所激發出來的。你可以回想一次過去不好的經曆,也可以去想象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一個事情,如同上麵一樣,把它感覺得越真實越好。

通過上述的兩個步驟,你已經體驗到自己的兩個不同的形象——正麵的和負麵的,分別反映出某一個特定的自我信念。把這兩種想象加以比較,你會開始看到一些差異。這並不是指這兩個情景在內容方麵的差異(如講故事、唱兒歌和難與同事交流兩個事情上的差異),而是視覺、聽覺和感覺等方麵的差異。

也許這是你第一次了解自己對自己的感覺,了解你的自我形象。在重新審視之後,你就可以運用那些令人產生力量的詞語,創造你希望擁有的信念,改變那些不利於自身發展的信念,進而把自己的潛能開發出來。

你就是一隻翱翔於天空的雄鷹

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個淘氣的男孩,他的父親有一個養雞場。有一天,他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發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裏偷了一隻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母雞來孵。小鷹就在一群小雞裏出生、長大,它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麼。起初它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發現了與夥伴們的不同。它內心裏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想,“我一定不隻是一隻雞!”但是,它一直沒有采取行動。直到有一天,當小鷹看到一隻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它突然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異的力量,感覺到胸膛裏心正猛烈地跳著。它抬頭看著老鷹,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應該呆的地方,我要像它一樣飛在藍天上。”它展開雙翅,雖然它從來沒有飛過,但它內心有著飛翔的力量和天性。終於,它先飛到一座矮山頂上,又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後衝上藍天,到達了高山的頂峰。它終於證實,自己是一隻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