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把小錢變大錢。對於那些額外收入和補貼,倘若暫時沒有明確的消費對象,自然是存入銀行,化零為整。沒有節製隻可能將大錢變小錢。必要的時候,可以用這筆錢辦點事,購買一些必需用品,錢多可以買大件,錢少也可以買點小物品,選擇既實用的,性價比又高的商品,即時是小錢,也要花得有價值。
不要因為是額外收入就不重視它的價值。對於額外收入花起來也要有理有據,要將其列入家庭消費計劃之中,本著節約的第一原則消費這些額外收入。
建立“專款”思維方式也是節儉的重要途徑。你可能對這個“專款”思維方式比較陌生。所謂“專款”呢,就是明確哪些錢用於哪些確定的場合。“專款”專用是克服消費盲目、無計劃的一個好辦法。比如房補用於固定的購買基金,兼職所得用來朋友聚會消費,或者買些書,上一些培訓機構,進行“智力投資”,年終獎金可用於禮尚往來,人際交往等等。額外收入要是積累到一定的數量,也可用來做些風險較大的投資,以錢生錢。購買股票不失是一個好的方式,根據個人愛好和資金多少擇“優”投資,比不知不覺的浪費掉錢財要好上一萬倍。
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曾說,他的父親是個很懂得節約的人,從小就教育他每一分錢都要花得合理,而且必須靠自己的勞動才能賺得。小時候他為了買一個喜歡的玩具,自己得到田裏幹活,那時候他有一個專用於記賬的小本子,每次自己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到小本子上,然後找父親結算。長大以後,他才意識到父母這樣教育他的意義。從小時候他就在父母的教育下建立了一個很重要的商業理念——想花錢先通過勞動攢錢。因為每一分錢都是自己的勞動所得,所以自己在花錢的時候,決不浪費。
即使後來洛克菲勒身價百萬,他每次到飯店住宿,從來隻開普通房間。侍者不解,問:“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何苦這樣?”
洛克菲勒回答說:“因為他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爸爸,而我卻沒有。”
洛克菲勒家族的商業觀念告訴我們,任何一分錢都是有價值的,要想賺錢,首先得節約,通過節約構建你的致富之路。
對於成功的商人而言,以錢生錢是他們的秘訣之一。那麼第一筆錢又該如何來呢?這是重要的一步,也是開始的一步,不要以為小錢就可以隨便溜走,那些成功者至今還保留著節省的好習慣。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一個髒亂的火車候車室內坐著一位衣著隨便的老人。火車進站以後,老人起身向檢票口走去。這時候,候車室外走來一個胖太太,她提著一隻很大的箱子,顯然也要趕這班列車,她的箱子非常重,累得她直喘粗氣。她看到了那個老人,於是她向他求救道:“能幫我提一下箱子嗎,我待會兒付給你小費的。”於是,老人拎過箱子就朝檢票口走去。火車開動以後,胖太太非常感激這位老人的幫忙,並且掏出一美元遞給老人。老人並不推辭,微笑著伸手接過。列車長走了過來,對老人說:“您好,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歡迎您乘坐本次列車,如果有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很樂意為您效勞。”
“謝謝,不用了,我隻是剛剛做了一個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現在我要回紐約總部。”老人客氣地回答。
“什麼?洛克菲勒?”胖太太驚叫起來,“上帝,我竟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了他一美元小費。”於是,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並誠惶誠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費退給她。
洛克菲勒微笑著說道:“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沒有做錯什麼,這一美元,是我掙的,所以我收下了。”說著,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鄭重地放在了口袋裏。
不知道上麵的故事對你有沒有新的啟發,我們眼中的富人並非我們想象中的不勞而獲,等著錢幣從天而降,或者含著金鑰匙出生。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財富,與他們的商業理念、財富思維是分不開的。
養成節儉的習慣,節能養家,節能生財。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被動的財富理念,不過很多事實都證明了這種觀念的意義。節儉不等於吝嗇或者小氣,它是帶有選擇性的消費,是一種帶有智慧的財富理念。應該花錢的地方就得花錢,應該節約的地方就該節約,讓錢消費得有理有據,這也是財富思維的一個重要元素。
憑勇氣開拓自己的財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