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很高興,他相信這個聰明的大臣的一番話必定有什麼奧妙,於是他興致勃勃的說:“來人,擺棋,朕要看看到底這米與棋之間有什麼奧妙!”於是,侍衛抬來一袋米放於宮廷之上,大臣笑了,說道:“此米必定不夠,我建議你回廚房換一個更大的袋子。”
眾臣詫異,於是這個聰明的大臣開始在棋盤上擺放米粒,每放一格便倍增米粒的數量。當第一排的8個格放滿時,其他大臣還在不解中,但放到第二排中間時,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都開始若有所思,慢慢地,大家都已恍然大悟。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後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皇帝大笑,說道:“好大膽的臣子,難不成要朕全天下的糧食都賞賜給你不成?”
這就是著名的米粒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重要的概念——倍增。其實倍增就是杠杆原理的數學體現,數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驚歎於這種倍增的驚人力量,並把它稱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倍增的概念才是財富創造的核心。這裏,我們假設在過去50年中股票市場的平均年回報率不變,而你投資1萬元買股票,年利率為10%,那麼它需要多少年才能倍增呢?我們來看一下10000元的線性增長和倍數增長,假設每年10%的增長速度,每7.2年增長1倍。
倍數增長的威力是巨大的,而線性增長受到了嚴重的限製。看開始幾年的增長,兩者相差並不多,但倍數增長是以幾何級數增加的,增大投資的結果就是變得越來越有爆炸性,最後結果顯示出了驚人的差距,線性增長產生了8萬元,而倍數增長則產生了128萬元。
所以經濟研究者把倍增現象稱為世界第八奇跡,倍數增長能讓你的金錢以倍增的速度增加,而不是一步一步地緩慢增長。
看如今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公司:IBM、沃爾瑪、微軟等等,凡是那些投資在這類公司的人,無一不是高瞻遠矚,放眼於倍增後的結果。如果你在若幹年前就投資在了這些公司,你今天已經是很多倍的百萬富翁了。
或許這時候你就說了,杠杆原理我懂,以小錢倍增大錢,可是我沒有金錢作為原動力去啟動杠杆的時候,我能杠杆什麼?其實能杠杆金錢的人並非都是有錢人,普通人也可以利用倍增的概念來豐滿自己的口袋。
能夠像富人那樣杠杆金錢的關鍵,是邁開投資的第一步。一個米粒都能夠衍變成整個國家的糧食,這確實是超出了人的想象,所以很多人不敢想,不敢去做。從一個小小的米粒開始,每一個月將固定的錢存入投資帳戶,然後積少成多,就會產生雪球效應。事實上,大部分的百萬富翁也都是這樣做的,他們開始也沒有巨大的投資資產,他們不會把掙來的每一份錢全部都花光,他們存一部分錢在投資帳戶裏,讓它們年複一年地複合倍增。根據統計,百萬富翁通常把總收入的15%左右的金錢存起來,分別投資於可以增值的管道中,比如房地產、股票、債券等等。這當然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的過程,與其做夢一夜巨富,不如踏踏實實地積累、投資、倍增。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耐心通過幾十年來的倍增來成為一個百萬富翁的,如果這時候有一個途徑,你不需要投資很多金錢也可以逐漸成為富人呢?那麼就是學會杠杆你的時間。
對於杠杆時間和杠杆金錢的區別,這裏也有一個經典的爬山理論。大家或許都可以體會到,要想到達山的頂層,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就是主動的爬上去,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實現;一種就是被動的在山下等,等到滄海變桑田,早晚有一天,你同樣可以站在巔峰。這就是杠杆時間和杠杆金錢的不同。杠杆金錢的優勢在於在時間麵前,大家都是公平的。這就意味著時間使富人和普通收入者的競爭公平化。每一個人擁有的時間是相等的,工薪階層和財務自由的人的區別就在於——他們使用每天24小時的方式不同。
很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小錢變大錢的意義,可是他們對於小時間的意義依然盲目。太多的人在浪費他們的生命,他們等待所謂的最好的時機才去做事情,或許直到死亡的前一刻,那個最好的時刻也沒到來,一事無成。
以秒為單位來享受生活、進行工作的人,絕對比以月、年來規劃生命的人更有成就。雖然說整體上看兩種人的時間是一樣的,可是合理的利用,珍惜每一秒,會相當於主觀上延長了你的生命,給了你更多的時間。時間是什麼,時間是金錢,甚至是比金錢更值錢的東西。想一想你每天的零散時間都在做什麼,在走神,在抱怨,還是在努力?如果我們每天早起一個小時,晚上晚睡一個小時,周末少做無意義的事情一個小時,把這些曾經浪費的時間都節約出來,用於觀察股市,用於學習知識,那麼你計算一下一年下來你相當於額外獲得了多少時間呢?結果肯定是令你驚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