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搖晃的江山(4)(1 / 2)

說得明白一點,就是慫恿皇甫嵩造反。

世間有很多政治投機者,然而像閻忠這般膽大包天的,可以說是東漢開國以來第一個。他是這樣告訴皇甫嵩的:“聖人順時以動,智者因機以發,今將軍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保大名乎?”

皇甫嵩聽得一愣,問道:“何謂也?”

閻忠一一道來,基本意思是這樣:短短時間,你就把黃巾軍收拾了,天下震動。就算湯武在世,也沒你的本事大。可是您這麼大的本事,卻要侍奉一個庸主,甘心不?

聽到此,隻見皇甫嵩假裝糊塗,回了一話:“我這當臣子的,有啥不甘心的呢?”

閻忠說道:“你想想呀,當年韓信是怎麼死的,就是因為劉邦曾經滿足過他,他就一直念念不忘,不聽蒯通的話三分天下。今天主上弱於劉項,而你權重於韓信。如果不先下手為強,估計你又是一個韓信下場。所以我強烈建議你,以你非凡之力,去建非常之功,誅宦官,除群惡,澄清天下,南麵稱製,這才是你應該去做的。”

聽到此,皇甫嵩再也裝不下去了。

隻見他輕輕歎息,說道:“得了,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黃巾軍新結易散,比起當年的秦項兩軍差得遠。況且,人未忘主,天不佑逆。如果你再給我虛造一些不世之功,估計連今晚都熬不過去了。算了吧,此事到此為止吧。”

閻忠無話,獨身逃亡,從此杳無音信。

這就是人臣皇甫嵩,被喻為漢朝最後的戰神,卻以正直之身,為漢朝站最後一道崗。

盡管他被捧殺過,被侮辱過,但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信念。人身在此,天地可鑒,麵對漢朝,庸主自慚,而他將無愧於心,無怨無悔。

五、黃巾軍命運休止符

皇甫嵩為國立功,讓劉宏的人生頓然多了幾分意思。在他看來,人生是有趣的。他有三公,張角也有三公,不過牌還是老手會打,張角那三公,終究被他給滅了。他可能以為,張角的三公滅了,天下應該平靜了。

相對以前來說,天下是平靜了。但是,在平靜的背後,不僅有皇甫嵩的功勞,也有朱俊的一份血戰之功。

原來是這樣的,當皇甫嵩努力圍攻張角的時候,黃巾軍將領張曼成,以趙弘為元帥,糾結十餘萬人,攻陷宛縣(河南省南陽市),以此為根據地。

宛縣這個地盤的重要性,我們是知道的,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高祖劉邦就是破了宛縣,才高歌猛進,殺進了鹹陽城;王莽末年,劉秀等造反兵起義,也是以宛縣為主要跳板,跳進了長安城。

現在,黃巾軍盤踞此地,難不成也要學習劉姓祖宗的打法,闖到洛陽城來改朝換代?那時皇甫嵩在忙別的活兒,騰不出手來,劉宏隻好派了另外一個人。

這就是皇甫嵩曾經的搭檔,朱俊。

劉宏拜朱俊為鎮賊中郎將,聯合荊州州長一起攻擊黃巾軍。朱俊出去了,一去就是兩個月,從六月到八月,一直都在忙活。但是,就是不見忙出成績,劉宏都急壞了。

劉宏急,中央各部門都急。於是有人建議,朱俊拿不下,不如把他換下,派別人去打。這話正中劉宏下懷,他準備換人,可就在這時,有人卻站出來說,陛下,這人不能隨便換。

說這話的人,是司空張溫。

張溫,字伯慎。這家夥做過漢朝衛尉,後來經宦官曹騰推薦,當了大司農,不久又拜為尚書。在劉宏那裏,漢朝三公除了楊賜這等牛人,其他的基本都是花錢買官的,張溫的司空一職,是花了不下五百萬錢才拿下的。

不是所有花錢買官的人都是官場混混。眼前這個張溫,盡管因為花錢買官成為別人的話柄,但他做事挺勤快,也替國家出過不少力。比如現在,他就主動站出來,替朱俊說話了。

張溫告訴劉宏:名將不是一天煉成的,當年秦國的白起、燕國的樂毅,都是曆經多年,才煉成了名將。朱俊征伐潁川黃巾軍有功,大家有目共睹,所以你得給他成長的時間和機會。再說了,臨陣換將,犯了兵家大忌啊。

說得很靠譜,頂得劉宏半天說不出話。

說不出話,那是之前他就犯過傻。盧植打廣宗城時,本來還好好的,就是聽了小黃門左豐的話,才把董卓換上去,結果怎麼樣,董卓還是不行。如果不是皇甫嵩及時把張角滅了,說不定他的腸子早悔青了。

聽了司空張溫的話,劉宏決定不換人了。他就忍忍,看朱俊到底能不能給他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