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在忙活,對手也沒閑著。此時,蹇碩仿佛已從空氣中聞到了一股濃烈的血腥之氣。他認為,他搞過何進一次沒有成功,這次何進是不可能放過他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向同門幫派的兄弟們求助。
蹇碩的江湖幫派兄弟,當然就是後宮裏那幫宦官了。他給趙忠等人寫了一封信,這樣說道:何進家族已經控製政府,獨斷專行,企圖聯合天下死士除掉宦官。他們一時還沒有動手,是忌憚於我身為部隊元帥。我們不如團結起來,先下手為強,把何進除了再說。
趙忠收到蹇碩的奏書沒有急著表態,而是把所有的中常侍都叫來,一個個地輪流看。看完了,大家就開會討論,怎麼應付這場危機。
很快,結果也出來了。誰也沒想到,這場會議的結果竟然是宦官們集體將蹇碩出賣了。
宦官們以實踐充分證明了一個殘酷的道理:江湖沒有永遠的兄弟,隻有永遠的利益。他們的處世哲學就是,為了兄弟,可以插敵人兩刀;為了利益,可以捅兄弟數刀。
說起來,蹇碩也別怪宦官們不支持他,要怪隻能怪自己中邪撞到鬼了。論實力,他根本就不是何進的對手。他的身邊,有何進的臥底,他的宦官集團裏,亦有何進堅定的支持者。
那個不惜一切代價支持何進的人,是中常侍郭勝,是何進的老鄉。
如果用一句很露骨的話來說,郭勝和何家是同一條船上的人。當初,正是郭勝經過多方麵努力,才讓劉宏封何進妹妹為皇後。
後來,何皇後聽說王美人生了劉協,怕她搶了自己的位置,立即派人去把王美人毒死了。劉宏聽說後,跳起來罵娘,叫囂要廢掉何皇後。
但是,劉宏還是沒有把何皇後廢掉,知道為什麼嗎?這都是郭勝在幕後做工作,聯合諸宦官向劉宏求情,才罷休的。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中常侍們跟何太後就打交道了,而且關係還不錯。而趙忠也相信,如果沒有宦官,就沒有何太後的今天,何太後應該也不是那種過了河就想拆橋的人。
所謂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基於以上考慮,在何家和蹇碩之間,唯有犧牲後者了。於是宦官們達成一致意見後,拒絕了蹇碩的提議,並且把蹇碩的信轉交給何大將軍過目。
這時候的何進得意極了。蹇碩你完蛋了,同門幫派的人都不幫你了,就算神仙來了也是白搭。
四月二十五日,何進命令黃門令逮捕蹇碩,誅殺。同時接收蹇碩部隊,天下兵權全都落在何進的手上了。
這是世界最瘋狂的時刻,宦官出賣蹇碩,何進準備出賣宦官,那何進等誰來出賣?不要急,耐心往下看,會有結果的。
搞死了一個,何進還想搞死眼前這個不識抬舉的董太後。
董太後和何家的梁子,早在當年何皇後毒死王美人的時候就結下了。董太後收養王美人生的劉協,估計有兩層意思,一個是劉協放在身邊安全,何皇後不敢對這孩子動毒手;另外一個就是想好好培養這孩子成人,將來為母親報仇。
所以,董太後對何太後的態度是水火難容,恨不得一口吃了她。無形之中,兩個太後不和,也造成了宦官內部的不和。大多數宦官,是董太後的支持者;而以郭勝為主的宦官,卻是何太後的支持者。
女人吵架吵到這個份兒上,的確出神入化。對何進和袁紹來說,他們喜歡看的就是宦官分裂。野獸不結群,容易被捕殺;宦官要分裂,要修理他們似乎也不是很難的事。
但是,在誅殺宦官之前,何進必須解決董太後。因為,董太後和何太後的矛盾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不得不在他們之間決出勝負了。
老太婆董太後為什麼火氣旺,膽敢跟何太後拍板,那也是有原因的。
董家的勢力並不弱,董太後兄子董重,時為驃騎將軍,這是其一。董家背後有一大堆宦官支持者,這是其二。還有一點,董太後倚老賣老,身為婆婆,哪有被媳婦欺負的道理?
基於以上原因,董太後屢屢插手政治,跟何太後抬杠。何太後當然也不是好欺負的,隻要董太後出來幹政,她就二話不說,直接把老太婆的手打回去。
於是,惱羞成怒的董太後跳起來大罵何太後:你囂張什麼,你倚仗的不就是你老哥何進嗎?我告訴你,我要叫我家驃騎將軍董重砍你們家何進的頭,那也是一眨眼之間的事。
最後的遮醜布都被老太婆扯掉了。
既然這樣,何太後還有必要忍讓嗎?何太後告訴何進,董太後欺負我,老哥你要替我報仇。
何進聽之,心裏都不禁替董太後悲哀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來。好吧,讓事實來證明,到底是誰砍誰更容易。
五月,何進聯合三公彈劾董太後,說她勾結州郡政府貪汙,錢財全都積在永樂宮。還有,依照傳統,封國的王後不可以逗留京師。
董太後有沒有貪汙,其實從劉宏愛錢的特點可以略知一二。有其子,必有其母,老太婆積了不少錢,應該是真的。其次,董太後之所以有今天,不是因為他老公是皇帝,而是生了個走運的兒子當了皇帝。人家要按規矩把她遣送回河間國,那也是沒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