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狂飆(3)(1 / 2)

皇甫嵩,老子跟你沒完。

報複皇甫嵩,對董卓來說,那是遲早的事。遲早是多久?一年、兩年,還是十年?

對董卓這種賭輸急紅了眼的賭徒來說,如果沒有報仇的機會,就算是一百年,他也得耐心等待。

誰也沒料到,就在這時,一個天賜的良機讓他找到了動刀的機會。

連蒼天也沒想到,包括皇甫嵩在內,整個漢朝的命運,都被董卓改變了。

四、超級陰謀

那個改變了董卓,改變了皇甫嵩,改變了天下所有人的,是一個人對塵世告別的消息。曆史仿佛都想把這一刻凝結,這是公元189年四月十一日。

這一天,皇帝劉宏於南宮逝世,年僅三十四歲。

劉宏揮一揮衣袖,連天邊的雲彩還沒作別,就這樣輕悄悄地走了。他走得挺輕鬆,可活著的人就要受苦受累了。這其中有兩位最為辛苦,一個是上軍校尉蹇碩,一個是大將軍何進。

他們之所以忙碌,主要是劉宏生前沒有把一件事辦妥就走人了。這個事,恰恰是最敏感又是最引人注目的。

那就是——立太子。

劉宏一生風流無限,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播下的種子多,收獲的成果少。他生了一連串的兒子,卻一連串地夭折,仿佛是撞了邪一般。

不過,在眾人的努力下,還是有兩個活了下來,並且順利成人。這兩個人,其中一個是何皇後生的,一個是王美人生的。何皇後生的兒子叫劉辯,王美人生的叫劉協。

劉宏死的兒子太多,何皇後認為宮中邪氣太重,便把兒子送出宮去撫養了。為了能夠鎮住邪氣,負責收養劉辯的,則是一個姓史的法術家,劉辯因此得名史侯。劉協是後來才出生的,王美人送給祖母董太後撫養,劉協小朋友因此別稱董侯。

劉宏生前,遲遲不肯立太子。眾卿看在眼裏,都急於上奏,請劉宏早做決定。事實上,誰也沒想到,不是劉宏不想立,而是無法下定決心。

劉辯老媽是皇後,年長於劉協,如果要排資論輩,太子肯定是他的了。可是呢,他不太喜歡劉辯,公開的理由是,劉辯這人太輕佻,做不了大事。

乍一看上去,這理由有點兒搞笑。劉宏光顧著說兒子,他自己怎麼樣呢?自高祖劉邦立國以來,他的輕佻可是排在前五名的。如果西漢的劉賀排第一,他是穩坐第二的。

我們知道,漢朝皇帝立太子都有個特點,就是喜歡類己的兒子。如果劉辯真的很輕佻,輕佻的劉宏應該感謝蒼天後繼有人才對呀。當然,這僅是個玩笑罷了。

我認為,劉宏以輕佻之名,準備把劉辯擱置,那是迫不得已的。

這點不用我多說,眼尖的人都能看出來,劉協是董太後親自撫養的,劉宏不敢立劉辯,肯定是受到了董太後的威脅。但是,如果他不立劉辯,何皇後、何進將軍,以及滿朝眾卿,都在朝他吐口水。

所以,他兩邊都不是人,擱置問題,留與後人,就是他最無奈,也是最悲哀的選擇了。

劉宏盡管生前沒有立太子,但他還是知道有托孤這招的。所謂托孤,就是把沒有完成的事情交給可靠的人來辦。劉宏認為,滿朝上下,最讓他放心的,莫過於蹇碩了。

劉宏為什麼賞識蹇碩?據說是那家夥長得人高馬大,又精通兵法。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宦官出身,曾經做過劉宏的貼身小黃門。

之前,劉宏曾經在洛陽搞過一次壯觀的閱兵儀式,還自稱無上將軍。他這個無上將軍,率領著八支強悍的軍隊。這八支軍隊的指揮官中,除蹇碩之外的七個指揮官,其中包括曹操、袁紹,以及大將軍何進,都要接受蹇碩的領導。

連大將軍何進都要聽命於人,從這個人事安排,我們可以看出,劉宏打心眼兒裏是想劉協來接班的。所以臨死前,就將太子問題交給蹇碩全權處理。

蹇碩一直都是向著董太後的,他當然知道劉宏的用心良苦。但是,他也知道,何進是塊攔路石,如果不將他除去,劉協能否成功登基還是個問題。

於是乎蹇碩就想著,設計殺掉何進。

有一天,蹇碩通知何進進宮,說有要事商量。何進一聽,沒啥警惕,就來了。然而他一到宮外,就立即感覺不對勁了。

前來迎接何進進宮的人是蹇碩的司馬潘隱。蹇碩做夢都沒想到,他派去接何進的人正是何進的故友。這麼一個家夥待在身邊,等於就是對方的臥底。

要說潘隱是何進的臥底,那也沒錯。他一看到何進時,就忙打眼色。何進一看,不得了,立即回轉馬頭狂奔,跑進了他控製的營區。

何進一進軍營,馬上調兵布防,並且派人給蹇碩傳話,說大將軍生病了,不能進宮。

蹇碩一聽,暗叫一聲:大事不妙。

果然不妙。

四月十三日,劉辯成功登基,年僅十四歲。這樣,漢朝權力很自然地落到了何太後手裏,何太後宣布臨朝聽政,任命政府大臣。拜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一起主管宮廷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