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大漢傾(2)(2 / 3)

張讓率人躲進了北宮,卻躲不過袁紹。沒多久,袁紹就攻進了北宮。一進北宮,他就關閉宮門,在宮裏實施地毯式的捕殺。

更可怕的是,袁紹下了一個命令,凡是看到臉上沒長胡須的,見一個砍一個。

古人愛留須,這是個習慣。想當年,高祖劉邦因為長了一副好胡子,還揚揚得意呢。有些讀書人,讀書時也經常搖頭晃腦,一邊撫須,一邊吟誦,好不快活。

但是我們要說明的是,宦官不長胡須,但不等於宦官之外的男人都是留胡須的。袁紹下這麼一個狠命令,歸結到底就是一句話——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掉一人。

我想諸多死在袁紹刀下的宦官,都在地下哭訴了:怎麼早不生,晚不生,偏偏跟袁紹活在同一個時代,真是命苦啊!

北宮裏的宦官,無論老少,一律被殺,袁紹還特別點了人頭,總共有兩千餘人。

袁紹清點人數,不僅是想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還要看看,到底有沒有漏網之魚。他數了半天,突然發現,還是讓幾條大魚給跑了。

這最大的魚就是張讓。

八月二十七日晚,張讓等人劫持著劉辯及劉協,一行約數十人,偷偷地從洛陽北麵東門潛出城外,向著北方一路狂奔,於深夜逃到了黃河渡口。

隻要過了黃河,他們就有救了。但偏偏此時,有人就不讓他們渡河。張讓的這隻攔路虎,就是之前救了何太後的盧植。隨盧植前來救駕的,還有洛陽城政府機構的一個官員,叫閔貢。

兩個人,對付數十人,行嗎?

別擔心,他們跑不掉了。盧植都不用動手,閔貢一個人衝上去,就殺掉了數人,並且告訴張讓:你是自己了結,還是要我動手把你做了?

張讓自知死到臨頭了。他拱手作揖,跪下向劉辯磕頭,說道:“陛下,臣走了,請多保重。”說完,縱身跳進了黃河,溺水而死。

蒼天在上,黃河為證。攪亂漢朝朝綱上百年的宦官政治,隨著張讓那悲劇的一跳,終於畫上了一個巨大的句號。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宦官時代,到此悲劇收尾。

三、絕版惡棍

八月二十八日,十四歲的皇帝劉辯及九歲的劉協,在閔貢的保護下,終於安全地回到了洛陽城外。當他們出現在洛陽郊外時,漢朝眾卿陸續出動,前來迎駕。

孩子們是回來了,然而噩夢還沒有結束。

此時,董卓聞聽洛陽有變,急忙趕路。深夜時分,他遠遠望見洛陽火光衝天,既興奮又激動,命令部隊連夜趕路,終於在黎明之前,抵達洛陽城西。

這時,探馬來報,皇帝正在北郊。董卓一聽,即率精兵趕往城北,準備迎接皇帝。

眾所周知,曹操一生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殊不知,曹操那招並非首創,此絕招董卓也用過。

此時,董卓就像隻餓虎進城,哪裏有肉味,就撲往哪裏。他明著打旗號說去迎接皇帝,事實上,他這是去挾持皇帝。

很快,董卓就見到了皇帝。

然而讓他很鬱悶的是,皇帝劉辯並不喜歡他,一見到他風塵滾滾而來,立即哭個不停。搞得左右大臣很沒辦法,就勸董卓說:你嚇到皇帝啦,皇帝下詔,命令你的軍隊後撤。

董卓一聽,心裏一陣冷笑,都這個時候了,還跟我講天子詔書,簡直就是扯淡。

於是他很不耐煩地叫道:“都給我滾開,你知道皇帝為什麼哭嗎?就是因為你們這些所謂國家棟梁,沒有好好輔佐皇帝,讓他流亡在外,擔驚受怕,現在你們還有臉喊我撤軍?!”

董卓一邊罵著,一邊大搖大擺地走到劉辯和劉協麵前問話。

他發現,十四歲的劉辯,心理素質那不是一般的差,這小家夥像羊遇到狼似的支支吾吾地半天說不出話來。於是就轉頭問劉協,那小家夥倒很鎮定,很流利地一五一十地回答了董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