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們也大約明白羅貫中偏把呂布和貂蟬湊在一起的用意了。呂布這麼一個讓男人都感覺安全的男人,如果不給他配個美女,那羅貫中的良心都過不去了。
董卓又看出,呂布這種人是不會久居人下的。於是他就哄騙他說:你想不想當老大,如果想,就麻煩你把丁原殺了,把他的部隊收了,我就拜你為騎都尉,你就是這支部隊的一把手了。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將軍與士兵之間,呂布選擇了前者。他果然按董卓吩咐,把丁原幹掉,並其部隊歸附董卓。
從此,呂布頭頂上就被戴上了家賊的稱號,於是乎天下英雄在戰場上一見到他,就衝著他先罵一番家賊,再來比試。
可對董卓來說,收了呂布,心裏踏實多了。接著,他也給自己找了個位置,當了司空。當他搞定了這一切後,就開始整事了。
他要整的,就是先前那在心頭一閃就久久揮之不去的一個念頭——
廢劉辯、扶劉協。
四、議廢
天下之事,隻有董老虎沒有想到的,沒有他不敢做的。想好了,就準備召集人馬開會了。
在董卓看來,開會是純粹的扯淡,那不過是個形式,走程序罷了。決定天下大事,根本輪不到眾卿說話,他一句頂別人一萬句,即刻拍板了事。
不過話說回來,在開會之前,為了體現對某人的尊重,事先還是要跟他通通氣的。
董卓要給麵子的這個人,當然就是袁紹了。
如果沒有袁紹,他可能還在洛陽城外徘徊,這種麵子還是要給的。於是董卓就把袁紹叫來,開門見山地說道:“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及靈帝,令人憤毒,董侯似可,今當立之。”
董侯,就是劉協了。廢劉辯,立劉協。董老虎猙獰的麵目總算撕開了。
話都說得這麼露骨了,袁紹也不能客氣了,他也直說道:“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宜於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眾議未安。”
袁紹這話的意思是說,皇帝劉辯正當年少,又沒做錯什麼事,你突然搞個廢嫡立庶的事,那豈不是亂來。亂來的事,豈能服眾?
袁紹這話,猶如降龍十八掌,一出手就打到董卓的命穴上了。董卓一聽,勃然大怒。娘的,老子叫你來說事,已經給足你麵子了,沒想到你還想壞老子的事?
想到這,董卓按劍喝住袁紹道:“你算個什麼東西,天下之事,老子說了算。如果我要廢嫡立庶,看誰敢攔我?”
嚇!天下之事,由你說了算?可別忘了,之前是誰說了算,你才能進得了洛陽城的。
別過了河就想拆橋,我這橋可不是一般人能拆的。袁紹心裏罵著,但是嘴上強忍著。此時此刻,敵強我弱,跟他強下去沒好處。
於是袁紹緩和一下語氣,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我認為你還是去跟太傅商量一下。”
太傅,就是袁紹的叔叔袁隗了。
董卓好像心不在焉,沒聽見袁紹說話似的,隻見他接著說:“依我看,劉氏這個種子,是不能再留了。”
漢朝四百年,第一個敢說劉氏之種不可留的人,非董卓莫屬了。想當年,王莽奪權,也不至於說得這麼露骨。人家至少做得很含蓄,先是封侯,接著九錫加身,最後禪讓才把屁股坐上皇帝寶座的。
現在董卓血口大開,簡直就是活生生的叛逆了。
袁紹再也忍不住了。
當初叫你進城,是幹嗎來的?那是借你的刀,殺宦官,共同輔佐劉室,救天下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是叫你進來造反的。要說造反,不要去問天下,我袁紹第一個不同意。
想到這裏,袁紹突然朝董卓怒吼一聲,橫刀長揖,甩頭而去。兩人就此決裂了。
看著袁紹怒氣衝衝離去的背影,董卓坐不住了。看來,議廢這事,得先把袁紹這塊絆腳石搬掉才行。
但是董卓沒想到,還沒等自己動手,袁紹就已經跑路了。據說是跑冀州去了。不過你能跑,我當然能追,董卓準備懸賞捉拿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