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行數十日,唐僧西天一行見一座大山(山下有河)河邊隱隱約約有些人家。
八戒:好像盡是些茅房,山林這麼多拉屎要什麼茅房?
悟空:個呆子,莫胡說。
一眾走近一看(簡直不可思議)盡是些小人,大人約3尺高,小人有2尺的、1尺的,蹦蹦跳跳。見來了一眾大人物,一村老少皆來相迎。
村中一長者,問詢道:客從何處來?
唐僧:東土大唐禦弟使者去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經。
長者:原來是聖僧,我等是巴山國子民,祖上也是東土巴國人遷居於此。故土難舍,漸漸地依舊稱此山為巴山。
唐僧:竟有這般淵源可喜可喜,那巴國經秦漢晉隋之後亦屬大唐矣。
長者:故土易翻動,聖人多勤奮。所以改朝換代就多了一些,如同生子一般。巴人守成,變化不大。遷居於此,建立了一個巴山國。如今還是巴山國,一如當初。
唐僧:人過事遷,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變化大者小之又少(天不隨人願則多也)。
長者:本欲帶聖僧家中安歇,無奈一眾 人高馬大(屋子太小進不去)。村邊山腳下有一個大山洞,乃巴人祭祀之所。內有庫房若幹,現由兩個巫師管理,帶聖僧一行去那裏安歇。
唐僧:客隨主便(入鄉隨俗)。
行八九裏路,見一山洞渾然天成。洞口左側石壁有字跡,隱隱約約。篆書正經:
巴廟
兩個巫師出洞相迎,禮儀周全(專業有素)。不一會兒,安置妥當。更高興的是村中老少聞訊有聖僧來了,送來了許多美酒美食過來。兩位巫師一一代收代謝,轉給沙僧收下。
村民漸漸散去,開始下雨了。唐僧在巴廟祖位上香(拜地方),忽見香案之上盤一條巨蟒(約有一尺多粗)不知道有多長,大驚失色跌跌撞撞(逃離了香案)。
唐僧:妖怪妖怪。
悟空:妖怪何在?
唐僧:香案香案。
巫師:勿驚勿驚,此乃祖上也。
悟空近前一看,一條大蟒蛇正在開心地吐著信子,樂不可支。一眾行者擁上去一睹真容,暗暗稱奇。再看洞內石壁上隱隱約約盡是一些人首蛇身的石壁畫,還有一些巫文字跡。沙僧把村民送的三塊熟臘肉奉上香案喂了蟒蛇。洞內蠟光之下,見那神物好不開心。
看得八戒口水直流,巫師、沙僧準備好了齋飯,一行人飽餐一頓各自安歇。
一言:巴人不高不足為怪,你等何以如此高大?
巫師:不僅巫者高大,國王亦高大。
一言:多高多大?
巫師:七八尺矣。
一言:王宮離這裏有多遠?
巫師:三百多裏,但你等進不去。
一言:何出此言?
巫師:自秦攻打巴國之初,有巫者預知難守。悄悄帶領一支巴人(向西遷移)以至於此。巴人普遍矮下,戰場上無任何優勢可言。故憑險而守,萬全之策也。
一言:如何憑險而守。
巫師:王宮之地,原是一片高山之地(地勢平坦開闊,足有萬餘田),四麵懸崖絕壁。之前偶有崖鬆而立,有采藥者常常冒死而上,采些靈根妙藥。國王見有此處絕地大喜,令人 製釣槍 結竹索 沿崖鬆而上,集結千餘人。清理山洞,構建王宮。挖池蓄水,開荒耕種。王宮內外栽桑養蠶,又種些山竹果樹。可容萬餘人,自給自足。
一言:山頂離地麵有多高?
巫師:千餘尺矣。後來國王又令人製作繩索竹節軟梯,徹底清除了所有崖鬆。山上憑險而守,山下之敵則無任何奢望矣。
一言:巴山過後是哪裏?
巫師:巴山是最後的清涼,前麵是火焰山。
次日,唐僧一行謝過巫師、長者等,一路西行。
小貼士:絕地而居,和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