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接受了漢武帝的旨意,不再害怕世俗的偏見和傳統的束縛了,她認為既然死者已矣,應當麵對現實,麵對新的考驗,顧全大局,向往未來,在愛情的起跑線上重新開始,擁有一個真心愛她的延長愛情生命的年輕強健的男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更何況這也是原來丈夫的心願和寄托,她已經答應了原來丈夫的請求和囑托,那麼她就絕不能食言而讓已死丈夫的在天之靈不安。
在種種原因的促使下,在烏孫廣大臣民的盼望中,細君接受了岑陬的求愛,他們經過熱戀之後,終於結為恩愛夫妻,受到廣大臣民的歡迎和祝福。
他們在新落成的壯麗的漢宮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典禮。其規模之大,格調之高,儀式之雅,人數之多,是舉國空前的,所有西域參加婚禮的國王無不感到豔羨,無不感到驚歎,無不感到他們是情深意長的幸福情侶。
在隆重的結婚典禮上,作為國王的岑陬正式宣布細君是烏孫國的至高無上的王後。聽到這樣的宣布,整個宴會廳爆發出雷鳴般經久不息的歡呼聲。
在細君王後的輔佐下,岑陬堅持了獵驕靡的治國方針,繼續跟漢朝友好相處,繼續聯合西域各國反擊匈奴,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在很短的時間內烏孫成為西域最強大最有經濟實力的首富國家。西域各國紛紛拜訪烏孫,向烏孫取經求教。並通過細君了解漢朝,拜見漢武帝,紛紛歸附於支持西域的漢朝。
細君把漢朝的養蠶繅絲、紡線織布、開發水利、農耕技術等全部傳到烏孫,在百姓中組織專門的培訓站,親自向他們傳授技藝,使百姓們掌握這些先進技術發家致富。
烏孫的經濟繁榮發達後,絲織品和農產品不僅自給自足,而且向西域各國出品,供應西域的國際市場。
細君在西域各國的心目中又成了財富的象征和化身,他們不斷派使臣來到烏孫向細君求教。
在一個非常炎熱的夏天,以畜牧業為主的婁師國遭到了空前的大旱,所有的草場全都因為沒有水而長不出草,所有的牲畜全都瀕臨死亡的邊緣,他們隻好從別的國家買來幹草維持皮包骨頭的牲畜苟延殘喘,等待蒼天開眼,能給他們幹旱的土地和無草的牧場下點救命的甘霖,解除他們的危難。
然而等待的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不見老天開眼下雨,希望變成了絕望。他們隻好哀求國王到烏孫求救於細君。國王在廣大臣民的哀求下親自來到赤穀城拜見了細君,訴說了幹旱的災難。
細君打開婁師國的地圖,看到婁師國靠近巍巍的大雪山,立刻產生了希望的靈感。她和岑陬商量後,決定隨同婁師國王到婁師國親自考察。
細君騎馬來到婁師國看到一片幹旱的景象十分同情,無水可喝的人們有的倒在荒地上死了,有的倒在荒地上呻吟,大批的牲畜被渴死在草場上,到處是逃荒的饑民,到處是乞討的難民,幹旱快要毀了整個國家。
有些年輕力壯的難民,拄著棍棒向遠處的雪山吃力地走去,他們要到雪山上去吃雪活命。
細君從大雪山想到了解除幹旱的辦法,想到了挽救這個被旱魔快要扼死的國家。她首先讓岑陬派來五萬人馬,全都用皮囊裝滿水馱在馬上來支援婁師國。在烏孫的帶動下,所有的烏孫聯盟國也都效法烏孫出動軍隊馱來水支援婁師國。不是烏孫盟國的西域各國聽到細君的號召和動員,也都紛紛響應,出動軍隊馱來水支援受災的婁師小國。
在眾多國家的援助下,婁師國的臣民們得救了,他們從死亡線上活下來了。他們又有了生存的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