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周曉萍再婚(1 / 2)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仿佛是個預言家,說什麼都會實現,就在我跟周曉萍說過那句“說不定那個合適的人明天就出現”之後不久,她就經人介紹遇到了那個合適的人——杜天河。老杜是知識分子家庭出身,但他不是知識分子,沒上過大學,所有人生經驗都來自社會大學,目前是一家私企的管理人員。

老杜也是離婚,無子女,兩人在一起比較搭配:老杜看著像個粗人,曉萍出於職業習慣,無比細膩。曉萍還是一貫的遇事缺少主見,老杜已經在社會上百煉成鋼,最愛給別人指南。所以這一回,曉萍結婚再不用征求我這個參謀的意見,打算直接把事辦了。

盡管如此,曉萍還是打來電話訴說無端的煩惱:“你說,我結婚給不給單位的人喜糖啊?”我說:“你就往辦公室放一把吧,反正都這個年齡結婚了,低調比較好。”“可是,放了我們這層樓的,別的層的人也知道了啊!”我說:“那就別放了,跟誰也不說。”“可是我們領導天天問我哪天領證啊?”那就單送她一盒糖吧。“可是還有主任呢,她也知道我要領證了。”“那就再給她一盒。”“可是院長還說,哪天結婚了,大家一起吃頓飯呢!”“那你就請他吃一頓。”“可是那就得一幫人了。肯定還得讓老杜來,老杜才不會去呢!”……

兩個人湊到一起靠的是緣分。我去周曉萍家玩,老杜的家正在裝修,準備作為新房,就把許多家具運到她這兒暫時存放。這時,便能看到一種奇景,兩種風格的家具擺在一起,真是涇渭分明。周曉萍的家具時尚,顏色明麗,樣式輕巧又有點單薄;老杜的家具都是古董似的東西:老條案,掛屏,一米多高的大瓷瓶……要多厚重有多厚重。我問周曉萍:“你們這兩種風格怎麼統一啊?”周曉萍喜滋滋地說:“我們都規劃好了哪屋放什麼。”看來,我是杞人憂天了。

她不僅告訴我將來家具怎麼擺放,而且給我拿出一個小本子,讓我看老杜給她畫的畫。畫的都是兩個小人兒的生活,眉目不清,可一看就是一男一女。比如:“搶電腦”畫的是,兩個小人兒向電腦桌奔跑著,看得出來,平時二位一定為誰用電腦糾纏過。“老婆出差了”,小女人兒拉著行李箱向小男人兒揮手告別,小男人兒倚著門框,這是周曉萍出差的情景。“一家三口”,畫的是想象中周曉萍懷孕的情景,鼓著大肚子,挎著小男人兒的胳膊。老杜對她說:“咱們一結婚就趕快要孩子,這樣也並不比別人晚。”是啊,在周曉萍的朋友圈裏,結婚多年沒有孩子的人還真有幾個:有的是患風濕已經沒法要孩子了,有的是老公年紀輕輕患了糖尿病,也生不了孩子。這群70年代初出生的中年人,人生走到這步,多少都有些無奈。60年代出生的老杜也對周曉萍發過這樣的感慨:“如果咱們要是早些年遇見該多好啊,人生也沒有這麼多挫折。”在“觀賞放花”這幅畫中,汽車停在一邊,小男人兒把手搭在了小女人兒肩上。周曉萍說:“這是他第一次把手搭在我肩上,值得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