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裏關心我、給我張羅對象的人,除了高琳,還有一位老文哥。老文哥五十來歲,司機,是個脾氣很各色的大好人,平時牢騷多,可是對投脾氣的人還真是好。他對我起初並沒看上眼,因為我本來也不起眼。那時,我剛來報社不久。有一次感冒咳嗽,挺厲害的。辦公室分裏外間,我在裏屋編稿子,忍不住劇咳起來。這時,我就聽辦公室外屋老文哥進來跟別人聊天,說:“喲,這誰呀?屋裏還有個林黛玉,得癆病了?”嘴夠損的,周圍人就陰損地笑,我隻當沒聽見。
還有一次,他開班車,在地鐵口有一站,我早晨在那裏等了很久,終於見他開來。我向他招手,大喊:“文哥,文哥!”他衝我擺擺手,我以為他讓我別著急,他到前麵停車等我。我趕緊跟著車跑,沒想到,車根本沒有停的意思,越開越快,最後絕塵而去。雖然到單位後,他解釋說,那裏有警察,不便停車,我還是就此長了誌氣,再不坐班車,自己擠公共汽車了。
但日久見人心,後來他便經常說:“有的人剛開始給人的感覺很光鮮,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遠不是那麼回事。有的人讓人感覺不起眼,但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這人真不錯。”他雖然沒指名道姓說誰,但我知道他說的都是誰。
熟悉了,因為工作需要,我經常坐他車出去辦事。有幾次,到中午,他一定要請我吃飯。他說話有點結巴,但飯桌上,他點評單位的各色人等,真是一針見血。我默默聽著,點著頭,也不大敢輕易附和,因為拿不準他會把我的話傳到哪裏。好在他從來沒有傳過瞎話,反倒樂於為我做了不少事。比如,他愛人在一家大出版社工作,我請他幫我找幾本書,他就真的拿來了,很讓我感動。
他不僅幫我要書,還開始幫我張羅對象。他愛人的單位正好有一位三十七八歲尚未娶親的編輯,他便約人家來我們單位吃飯,請我作陪,還執意自己請客。他請人吃飯也成了樂趣。
這位編輯也是北大畢業,不過他跟莫之依不同,不是學管理的,而是學哲學的。人長得還算過得去,話不多不少。倒是文哥,說起話來,過去未來,牢騷感歎一大堆。說起單位一位因為車禍過世兩三年的同事,他就不免一聲歎息,說:“要是他出門算算命就好了。他取名字也不應該叫鋼,太硬。我認識的幾個取名叫鋼的人,結果都不太好,兩個死於車禍,一個死於癌症。”
學哲學的編輯點點頭,理智地說:“命要是能算,就不是命了。”我認為這是我聽到的最好的話。想起當初陪高飛雁到北戴河算命,真是恍若隔世了。那時我就堅信,自己的命運自己把握。老而彌堅,又堅持了兩三年,命運似乎還不見轉機。不過,聽到這麼有理性的話,我不禁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