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的壓抑情緒終於顯現出惡果。2004年春天,我忽然感覺下腹左側隱隱作痛,甚至能感覺出那裏似乎有什麼東西。緊張之餘,我趕緊找周曉萍想辦法。
周曉萍給我介紹了一位他們醫院的腎內科專家——年輕的博士李醫生。我沒有去門診,而是直接到血透室找他。
周曉萍所在的醫院十分龐大,科係複雜,在樓裏穿行,就像走在迷宮裏一樣。你必須留心路標,記住路線,才能在出來的時候不轉向。我在這個迷宮裏七轉八轉,總算找到了血透室,這裏是腎衰竭病人做透析的地方,李醫生正在這裏忙著給病人穿刺。據周曉萍說,這是一個難度很高的工作。等了一會兒,李醫生出來了。
李醫生是南方人,年齡跟我差不多大,個子不高,麵目清朗,戴著眼鏡,說話文質彬彬,但又不乏熱情。在類似過道的辦公室裏,他了解了一下我的症狀,之前我一直吃著治療尿路感染的消炎藥,已經兩周了,症狀並未好轉。李醫生果斷地說,把所有的藥都停下來,多喝水,兩周之後再來看看。
兩周之後再去看他,他正帶學生。他說:“通過你做的化驗和這些症狀,說明你得的不是尿路感染。你也可以看看婦科,像你這個年齡,正好是婦科病高發的年齡。”他見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又囑咐我說:“你到婦科做一個檢查,檢查之前告訴醫生你未婚,他們就知道怎麼處理了。”
去婦科檢查的過程很恐怖,結果也很嚇人,B超顯示,我的盆腔裏有一個4×10厘米大的腫物,不能確定是卵巢囊腫還是腫瘤。我需要住院做手術。
我隻好安排好工作,利用休假時間去住院了。
我對看病和住院都視如畏途,第一次住院簡直是硬著頭皮去。但住院第一天就遇到一個有趣的病友,減輕了我對醫院的恐懼。
住院的是一位小妹妹,她是家人送來醫院的。她的母親自然是囉唆的,父親少言,姐姐熱情。偏偏妹妹不領情,強起嘴來。姐姐生氣地說:“你屬狗的呀,亂咬人!”媽媽對小女兒歎氣地說:“都二十七歲了,還跟小孩似的。”女孩看起來隻有二十歲出頭的樣子,清瘦、俏麗、聰明。
我們就這樣認識了,她原來是個律師,怪不得伶牙俐齒的。住院因此就有意思多了,有了一個可以聊聊天的朋友。雖然後來我們轉到不同的病房,但總是一起結伴到樓下吃飯,中午到醫院旁邊的街心公園散步。
她有一個高大英俊的律師男友每晚來看她,他們從大學就戀愛了,是很令人羨慕的一對。她希望結婚能快點有自己的孩子,那種強烈的母愛,真不像這麼單薄的小女孩應該有的。總之,我有點驚訝。
她很快就做了手術,因為手術簡單,三天後就出院了。以為就是萍水相逢,不覺得以後還有聯係。結果,她在我手術當天發來短信詢問情況,後來又頻頻鼓勵。我總覺得雖然和姐姐拌嘴時的她嬌氣任性,但實際上,當她獨當一麵的時候,卻又成熟老練。可能現代社會能幹的女孩子都是這樣。
她走後,我接著住院。同病房有一位老太太,七十來歲,是位退休教師,來做化療。化療使她的頭發掉光了,她每天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每天有個漂亮的小姑娘來給她送飯,是她家的小保姆。一老一少親密得就像祖孫倆。老太太的兒女也時常來看她。老太太把住院當成過日子,每天她家的人像走馬燈一樣來去。令我驚奇的是,她把我看的《天龍八部》借去,讀得津津有味。她說以前也看過,快忘了,重翻一遍。這套書我買了好多年,要不是住院,一直沒時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