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朋友馬上幫李時珍煎來蔓陀羅花水,叫李時珍少喝一些,防止中毒。李時珍看著碗裏的草藥水,一口氣就喝完了。喝完後覺得沒什麼別的感覺,隻覺得有些苦苦的味道。
那個朋友讓李時珍躺下休息,並給李時珍準備了一碗解毒酒。
李時珍身子躺到榻上,好一會,就是睡不著,而且覺得渾身越來越輕飄,越來越不想在睡榻上躺著,就想起來走。走走走走,就想跳,看到小溝溝,一跳就到了對岸。不但想跳,還想唱,想吼。
那個朋友知道李時珍已經中毒了,馬上給他喝了解毒酒。又過了一個時辰,蔓陀羅花的毒性慢慢地過去了,李時珍才逐漸恢複平和。
醒來後,李時珍立即在他的采藥日記中寫道:“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就是說,用這種蔓陀花做興奮劑,動手術時不覺得疼痛。
開棺救人
李時珍經過長期藥物實踐,深知什麼藥治什麼病,所以,他用藥很少會失誤,常常是藥到病除,在民間常有神醫李時珍的說法。
一天,李時珍出診來到一個湖口的地方,路上看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棺材下在一滴一滴往路上滴血。李時珍上前仔細一看,這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他趕忙攔住說:快停下來,棺材裏的人還有救!
眾人聽了,麵麵相覷,這老頭是瘋了不成?人都死一半天了,怎麼還有救?再說,死人已經放到棺材裏,再打開,這吉利嗎?
李時珍果斷地說:快!再遲,這病人就沒救!
那些人將信將疑地把棺材打開,棺材內是一位臨產婦人,李時珍先是試了試她的脈,對她做了一番按摩,然後在婦人心窩處紮下一根銀針。
不一會兒,聽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對了對身子,痛苦產下一個兒子——這就是李時珍開棺救母子的故事。
李時珍對老百姓是這樣看病,對官老爺也同樣用他自己的方法給病人看。
王儲生還
封藩在武昌的楚王,把神醫李時珍請去當侍醫。一天中午,楚王的小兒子,飯吃得好好的,突然,手中的碗“嘩!”往地上一掉,人口吐白沫,不人事。
這一突發事件嚇壞了楚王!他馬上叫王室裏的幾個醫生看病。
那幾個醫生到現場一看,也慌了手腳,從沒見過這種病,好好的人,咋會這樣眨眼工夫變得這樣恐怖呢?醫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沒了主張。
“李時珍到!”
這時,李時珍被請來了,他看看病人,再看看周圍的醫生,問:“用藥了嗎?”
“沒有。”幾個醫生同時說。
“你們說用什麼藥好?”李時珍征求醫生們的意見。
有的醫生說:“祛寒藥。”
“不,”李地珍搖搖頭,“病人得的不是傷寒病,他是吃了別的什麼東西,必須清腹!”
“啊!還要清腹?病人吐了半天白沫了,已經奄奄一息了!出了人命,誰負責?”
“吐白沫不能徹底清腹,如果是吃不該吃的東西,隻有清腹最有效,用藥物還得等藥性慢慢活動開來,那是很慢的。”
“李時珍,楚王都五十多歲了,就這麼一個小兒子,你隨便用藥,能擔當得起嗎?”一個年紀大一點的醫生說。
“楚王的兒子又怎麼啦?那怕皇帝生了病,在我麵前都是病人,如果你把生病的皇上還看成皇上,那你就沒法看病了。”
爭論了一會,大家隻好去見楚王,楚王同意了李時珍的意見。
李時珍大膽用了催吐藥煎湯,病人灌了幾口。隻聽“哇!”一聲,中午吃下去的,通通吐了出來。一吐為快,病人慢慢地恢複了平靜,在床上漸漸地睡著了。
李時珍看什麼病用什麼藥,對每一種藥,每個藥方都了如指掌,在他的《本草綱目》裏,藥物分類十分科學,按照水、火、土、金、石、草、穀、萊、果、木、器服、蟲、鱗、介、禽、獸、人共16部,包括60類。每種藥標正名為綱,綱下列目,綱目清晰。還係統地記述了各種藥物的知識,包括校正、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錄、附方等項,從藥物的曆史、形態到功能、方劑等,都作了堆規範。
李時珍對於祖國的醫藥貢獻是巨大的,幾百年來,百姓一直懷念他,每年到了清明節這一天,人們絡繹不絕地到他的墓前拜祭,有的人把他墳頭的青草撥點帶回家消災滅病。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這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1954年,將其墳墓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時珍墓和李時珍紀念館,紀念這位醫藥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