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1 / 2)

李時珍我是國明朝最著名的藥物學家,他寫過一部最偉大的藥物著作《本草綱目》,這部書共52卷,190多萬字,記載藥物有1892種,收集藥方11096個。《本草綱目》是李時珍經過長期實踐和鑽研,曆時數十年親自采藥、製藥,再經過醫療實踐而編成的一部具有世界性醫學科學貢獻的醫藥學巨著。

蘄州問蛇

李時珍從小生活在一個醫學世家,祖父與父親都是很有名的醫生。由於家庭的影響,李時珍十幾歲就對醫藥產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家中的醫學書,他一本一本地看,看不懂的就問父親。醫學知識懂得多了,有時候,家裏大人們的解答並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望,書中那些藥物的藥性和療效,他想一一弄清楚。

一次,李時珍在藥書上看到一種蘄蛇的記載,他問父親什麼叫蘄蛇?有什麼作用?它生長在什麼地方?父親也是從藥書知道有這種蛇,並不知道蘄蛇具體生長的什麼地方。就說,大約就在蘄州吧。

蘄州離家鄉並不遠,李時珍想弄清楚這種蛇到底有什麼特殊醫藥作用。他一個人偷偷備了簡單的行李,蘄州問蛇去。

到了蘄州,問當地做活的一個人,人家告訴他,蘄州是產這種蘄蛇,有人也叫它“白花蛇”。這種蛇毒性特強,它有尖尖的牙齒,隻要咬到人,那尖尖的毒牙就會斷在人的身體裏。所以,若是被這種蛇咬了腿,就要立即把腿鋸掉!咬到手,就立即把手剁了!否則,那劇毒會迅速擴散到人的血液裏,等毒血流到心髒時,人很快就會停止呼吸。

李時珍聽了很吃驚,問:“難道被蘄蛇咬了就沒治了嗎?”

那人說,有辦法治,不過這種藥特別難得到——被蘄蛇咬了,必須還得蘄蛇製成的藥來治,要用蘄蛇牙齒浸泡的酒或者用蘄蛇藥來塗,一塗就好了。告訴他,山裏有專門製蘄蛇藥的人。

李時珍想親眼看到蘄蛇什麼樣,也想學會製蘄蛇藥的方法。一個人,又往山裏在走,走了半天,看到一個捕蘄蛇的農民,他問,在山裏什麼地方能看到蘄蛇?

那人說,要到龍峰山上的狻猊洞才能看到蘄蛇。

李時珍求蛇心切,馬上給了那捕蛇人一點銀子,請那人帶路上龍峰山。

那捕蛇人帶著李時珍爬了好半天,才到了龍峰山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那捕蛇人告訴他,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

正說著話,隻聽那捕蛇人大喊一聲:“蘄蛇!”一把拉住李時珍,“別動!蛇是看不到人的,它隻能看到人的腿和腳,你一動,它就會馬上攻擊你!”

李時珍嚇得立即不敢動步,往前麵石疑縫裏一看,啊!一條黑身白花的蘄蛇,足足有五遲長!蛇頭鑽到石縫裏,蛇尾還掛在石南藤上。

那捕蛇人好像也很少見到這樣長的蘄蛇,又驚又喜,馬上抬起他那隻套著厚厚牛皮套的腳,對準蘄蛇的頭,使勁一腳踏上去!那蘄蛇毫無防備,頭被捕蛇人死死踏住,蘄蛇立即摔起它長長的身子,從捕蛇人的腳跟向上繞,就像一根花繩,緊緊地纏住捕蛇人的腿。沒過一會,那蘄蛇到底無力抵抗,身子一鬆,掉在地上,死了!

那捕蛇人馬上從腰裏撥出刀,割下蛇頭,再用鉗子一根一根撥下蛇的毒牙,放到一個小小的瓶子裏,用藥酒浸泡,浸泡到一定時日,那酒便成蛇藥。再將長長蛇身入到一個鐵盤裏,然後放到火上烤,烤幹研成灰,做成蛇藥。

李時珍將做蛇藥的全過程一一記錄下來,由《本草綱目》流傳至今,不知挽救了多少遭蛇的病人。

邯鄲訪花

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裏共收集了11096個藥方,每個藥方他都要經過自己實地調查、論證,有些重要的藥方還得自己做試驗,才放心地寫到書裏去。有的藥方在李時珍之前就出現在藥書裏,李時珍對於前人留下來的藥方,凡是地有疑問的,他也都要重新做調查。

有一次跟朋友交談,談起北方邯鄲有一種藥物,名叫蔓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李時珍當時就把這種藥名記下來,他要搞明白這是一種什麼藥草。

第二天,李時珍送走了朋友,起身往邯鄲。到了邯鄲,問了許多人,都說沒見過這種藥草。李時珍仍不放棄,他相信朋友不會亂說,邯鄲地方大著哩,這裏人不知道,到另一個地方也許能打聽出來。

經過幾天的尋問,終於遇到一個人說見過蔓陀羅花。李時珍央求那人領他見一見蔓陀羅花。李時珍當時已經是很有名氣的醫生,那人很願意跟他做朋友,聽說李時珍要找蔓陀羅花,那人二話沒說,就領他上山。

原來蔓陀羅花是一種很常見的野生植物,一根支竿有四、五尺高,葉片象茄子葉,花象牽牛花。這種花很特別,一般都是早上開,一到太陽下山,蔓陀羅花就慢慢地合起來,等到第二天早晨再次開放。

李時珍采來蔓陀花,反複研究,這種花跟別的植物花沒什麼兩樣,為什麼煎水喝了人會興奮?真是這樣的嗎?還是當地人故弄玄虛?李時珍他想親口嚐一嚐花水。他采了幾朵蔓陀羅花帶到那個朋友家中煎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