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揭開眼病的層層麵紗(四)(3 / 3)

3.新生兒膿漏眼可觀察到的信號:這是一種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超急性細菌性結膜炎,醫學上又叫做“淋球菌性結膜炎”。一般於孩子出生後2~4天發病,表現為眼睛流淚、畏光、眼皮和白眼球表層(球結膜)高度水腫,有大量黃色分泌物從瞼裂中不斷流出,睜眼困難。分泌物初起為漿液性,後很快轉變成膿性。嚴重時可在數天,甚至數小時內並發角膜潰瘍,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因角膜潰瘍穿孔和全眼球炎而導致失明,還可能並發全身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炎症,如淚囊炎、關節炎、腦膜炎、肺炎、敗血症等。和新生兒淚囊炎的大致區別點在於膿漏眼多為雙眼同時發病,眼皮和結膜發紅、水腫明顯,病情凶險,進展很快。這種疾病在解放前較多見,很多雙眼盲是這種病造成的。解放後,因為取締了娼妓製度,此病已基本絕跡,但近幾年來,隨著各種性病的“死灰複燃”,這種病人也逐漸增多,有卷土重來的趨勢,值得警惕。

治療方法:因為這種病主要是由於出生時被患有淋球菌性陰道炎的母體的陰道分泌物汙染所致,所以治療主要是抗淋球菌治療。目前,治療上一般采用3%硼酸水或1∶10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反複衝洗眼睛,除去膿性分泌物。眼睛局部頻繁滴5000~10000單位/ml的青黴素液、0.3%氧氟沙星眼液(急性期可30分鍾一次),氧氟沙星眼膏或紅黴素眼膏塗眼。全身用藥以每天每公斤體重10萬單青黴素靜脈滴注或分4次肌肉注射,共用藥7天。或者用頭孢曲鬆鈉0.125克,肌肉注射,頭孢噻肟鈉每公斤體重25毫克,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每8~12小時1次,連續7天。另外,配合治療也很重要,一旦發現新生兒膿漏眼的病例,全家都應接受正規檢查和治療,以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同時孩子父母一定要潔身自愛,以免在日常生活中再感染孩子。

4.先天性淚小點和淚小管閉鎖或無淚小點和淚小管可觀察到的信號:這是一種相對少見的淚道先天發育異常,流淚症狀比較重,而且生後就持續流淚,好在一般不會並發細菌感染,所以一般無流膿,但部分患兒可能會出現淚囊區的囊腫,囊腫逐漸長大,若繼發細菌感染,也可出現局部發紅、疼痛、淚囊區皮膚潰破流膿。和新生兒淚囊炎的簡單鑒別是按壓局部皮膚,無膿液從大眼角流出。細心的家長可發現健康人的眼睛,在距大眼角約3毫米處的皮膚和紅色粘膜的交界,上下眼皮均可見各有一個小突起,小突起中央可見一個小孔,這個小孔就是淚小點。而患這種眼病的孩子沒有這兩個小孔,或者小孔不開放。

治療方法:這種孩子年幼時一般隨訪觀察,無特殊治療,若出現局部發紅、疼痛、淚囊區皮膚潰破流膿,則需要手術切開引流和藥物治療。等孩子18歲以後,可考慮做淚湖-鼻腔義管插入術,原理是在內眼角和鼻腔之間插入一根有機玻璃管,或矽膠管,使淚液隨管腔引流到鼻腔。這種手術開展的曆史較長,操作比較簡單,但是遠期效果不夠理想,手術後病人往往出現明顯刺激症狀後不得不取出義管。還可以選擇做自體大隱靜脈或口唇黏膜移植淚道再造手術,這是一種由武警總醫院眼科五年前才開展的新手術,是通過切取患者自身的部分大隱靜脈或口唇黏膜作為移植材料,在內眼角和鼻腔之間再造一個淚道,達到引流眼淚入鼻腔的目的,初步治療結果令人滿意。

5.先天性青光眼可以觀察到的信號:這種眼病較少見,因為早期自覺症狀較輕,僅有輕微怕光、流淚,一般難以引起父母的注意,還往往誤以為“大眼睛”而盲目高興。殊不知這種“大眼睛”是病態表現。這種病早期的怕光、流淚是角膜上皮水腫引起的刺激症狀。病程致中晚期,突出的表現是黑眼珠較大,角膜橫徑大於12毫米,呈現出“大眼睛”的表現。但仔細觀察可發現角膜混而不清亮,白眼珠的深層(鞏膜)變薄呈蘭色,瞳孔中度散大,視力差。到醫院檢查可發現眼壓升高,大於21mmHg。

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可選擇β受體阻滯劑就有美開朗、貝特舒、貝他根;拉坦前列腺素(適利達),碳酸酐酶阻滯劑的眼液有派立明等。醫生可根據病人全身情況、降眼壓機理及藥物協同作用來選擇合適的、有效的抗青光眼眼藥。激光治療主要是激光小梁成形術,主要適用於已經使用了較大劑量的藥物治療,仍不能控製眼壓、或視功能繼續惡化者。手術治療包括小梁切開術,房角切開術,小梁切除術,房水引流器植入術,睫狀體破壞手術等。一般對於早期青光眼,角膜透明的條件下,多選用房角切開術。如果角膜欠清亮,可選用小梁切開術。上述手術失敗後可選擇小梁切除手術。以上均為傳統的手術方式,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可多次重複手術。在這些傳統手術方式不能解決問題時,還可以考慮做房水引流器植入術。對於晚期先天性青光眼,隻能行睫狀體破壞手術。

6.其它原因:如結膜炎、角膜炎、瞼緣炎、淚腺炎等也可以引起孩子流淚。對於這些原因引起的流淚,一般原發疾病比較明顯而容易被查明,治療方麵主要是針對原發病治療。一般原發病治愈後流淚症狀也就消除,這裏就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