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抗青光眼類:如真瑞(匹羅卡品或毛果芸香堿)、匹羅傑(毛果芸香堿凝膠)、貝特舒、阿發根、派立明(碳酸酐酶抑製)、適力達(拉坦前列腺素)等,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青光眼類型和眼壓控製情況選擇使用,必須聽從醫囑。
6.散瞳類:如阿托品、後馬托品、美多利等眼藥水或眼藥膏。主要用於驗光、眼底等散瞳檢查,也可用於嚴重的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和手術前後。
7.非皮質類固醇類激素消炎藥:如普南撲林(普拉洛芬)、歐可芬(氟聯苯丙酸鈉)、雙氯芬酸鈉等眼藥水,與皮質類固醇類激素的作用相似,主要用於非感染性炎症。
8.抗過敏類:阿樂邁(新一代的肥大細胞穩定劑)、那素達(抗組胺和減充血的複方製劑)、埃美丁(第二代抗組胺)、色甘酸鈉。
9.白內障防治類:如珍珠明目液、等眼藥水法可林(治瘴寧)、卡他靈(白內停)、卡林-U。目前這類藥物的療效尚未肯定,可能有一定的延緩白內障發展的作用。
10.減輕視疲勞類:潤潔、珍珠明目液、珍視明、維他、硫酸鋅。
11.濕潤眼球,抗幹眼類:人工淚液、淚然(最接近生理淚液的人工淚液,隱形眼鏡配戴者可以直接使用)、怡然(經典的人工淚液)、利奎芬、潤舒等。
12.局部麻醉類:丁卡因、愛爾卡因。
介紹幾種新出緩解視覺疲勞的滴眼液新出的緩解視覺疲勞的滴眼液種類較多,對於一般的患者或者是用眼藥的人來說,他們都很難分辨到底有多少種類。
1.複方硫酸軟骨素滴眼液(新藍潤潔):潤潔複方硫酸軟骨素滴眼液屬於複方製劑,具有獨特營養配方和獨特清涼配方,含硫酸軟骨素和尿囊素,更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B6、牛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能夠提供給眼睛全麵的營養,改善眼部微循環,提高眼細胞的活力,緩解眼疲勞,消除眼睛幹澀、酸脹等症狀,帶給眼睛清爽舒適的全新感受。
2.萘敏維滴眼液(紅潤潔、艾維多):減充血配方,含鹽酸萘甲唑林、馬來酸氯苯那敏、玻璃酸鈉,緩解眼疲勞,消除眼癢和結膜充血。
3.氯化鈉滴眼液(白潤潔):低清涼配方,含玻璃酸鈉、氯化鈉,類似生理淚液,緩解眼疲勞,消除眼睛幹澀症狀,適合老年人和對清涼比較敏感的視疲勞人群。
4.明眸洗眼液:含天然潤滑保濕劑,複合多糖等,有效清除因為化妝、卸妝、空氣汙染、遊泳造成的眼部不潔,緩解眼部不適。
5.樂敦瑩滴眼液:主要成分為硫酸軟骨素、牛黃酸。硫磺軟骨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保護角質膜並促進角質膜組織損傷修複的功能,同時還在角膜表麵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水分散發,有效緩解視疲勞和幹眼症狀;牛黃酸除可抗菌外,在組織內還參與多種生理活動,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視疲勞。
6.雙朗萘撲維滴眼液:鹽酸萘甲唑林、馬來酸氯苯那敏、維生素B12。鹽酸萘甲唑林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馬來酸氯苯那敏可減輕眼部的過敏症,維生素B12對維護眼部神經有一定功能。
正確的上眼藥方法很重要
一般情況下,點眼液或塗眼膏的過程是由病人自己或家屬幫助完成的。有很多人不重視上眼藥的方法是否正確,往往達不到好的治療效果。
在用藥前,要注意檢查所用藥品的藥名、濃度、有效期是否與包裝相符,眼藥水內有無渾濁或絮狀物,有無顏色變化等。以懸浮液劑型製成的眼藥水,使用前應搖晃均勻。上藥前要先洗手,病人取臥位或坐位頭仰起,眼睛睜開向上看,可用食指與拇指分開上下眼瞼,將1~2滴眼藥滴在結膜囊內,稍提一下上眼瞼,讓藥液盡可能保留在結膜囊內,然後輕輕閉眼3~5分鍾。如果同時點兩種或兩種以上藥,應在一種藥點用後,應該間隔5分鍾。應先滴刺激性弱的藥物,後滴刺激性強的藥物。用藥時不要使眼藥瓶口接觸眼瞼及睫毛;避免將眼藥直接滴在黑眼球上;雙眼都需要用藥者,應按先健眼、後病眼的順序;雙眼都有病者,應按先輕後重的順序。有些眼藥水在固定的時間點用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因此,應該在什麼時候點眼藥水,最好遵照醫囑點用。點眼藥後最好都按壓淚囊區(大眼角稍偏下方)皮膚3~5分鍾,防止眼藥通過淚小管和鼻淚管流失。
塗眼藥膏的體位同點眼藥水一樣,可用食指或拇指撥開下眼瞼,將眼藥膏水平方向塗抹在下眼瞼和眼球交界的小溝內(醫學上叫下穹隆部),在輕輕使之閉合,將藥膏包裹其中。若滴眼液和眼藥膏同時使用,應先用滴眼液,間隔一定時間後再用眼藥膏。眼藥膏多在晚上睡覺前使用。
溫馨提示
淚道疾病的點眼藥水的方法與其他眼病有差別,淚道病是眼科最常見的一類疾病,主要包括淚道炎症、外傷、異物、腫瘤、寄生蟲和先天異常等,以慢性淚囊炎最為常見。
主要表現為眼睛流淚、大眼角流膿,部分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影響視力等。
對於普通眼病,如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等,一般點眼藥水的方法是采取“一洗二撥三點四按”的方法:一洗即洗手,二撥即撥開下眼皮,三點即將眼藥點入下眼皮和眼球之間的小溝內,四按即用棉簽按壓大眼角皮膚(淚囊區)3~5分鍾,一方麵可防止眼藥水通過淚小管和鼻淚管入鼻腔,可以延長藥物作用時間,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麵可避免某些藥物(如阿托品眼液等)流入鼻腔可引起口幹、皮膚潮紅等不良反應。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淚液由淚腺分泌後,要通過上下淚小點→淚小管→淚總管→淚囊→鼻淚管的引流最後到達鼻腔,這一通路叫做淚道。給淚道病人點眼藥水應該使藥液順利進入淚道,作用於病變部位,達到治療作用,所以點眼藥水時不能采用普通的方法。給淚道病人正確的點眼藥水的方法應該是“一洗二按三撥四點”,一洗即洗手,二按即用棉簽按壓淚囊區,目的是使存留在大眼角的膿液等分泌物流出,清除病原菌,防止感染眼球。三撥即撥開下眼瞼。四點即將眼藥點入下眼瞼和眼球的交界處,使其順利通過淚小管和鼻淚管,起到治療作用。應該指出,對於淚道阻塞引起淚囊炎的病人單純點眼藥治療效果是不理想的,要結合做激光淚道成形或其他手術,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