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國際銀行卡產業概述
2.1.1國際銀行卡產業產生的背景
最早的信用卡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1949年9月的一天,紐約金融家麥克納馬拉與其好友——零售名人布盧明代爾一起,在一家高級餐館就餐,結賬時發現隨身攜帶的現金不夠,隻好打電話請其妻子來付款。這件事情給了麥克納馬拉一個重要的啟發:如果能夠發明一種隨身攜帶的信用工具,不僅可以給持有者帶來支付便利,同時能給餐館帶來更多的賒銷生意。因此,他和布盧明代爾一起,共同策劃了一個餐館賒賬網絡,發行一種可以記賬的卡片,持卡人在定點餐館憑卡片記賬就可以免付現金,以避免人們因隨身攜帶的現金不足而造成消費不便或者類似的尷尬,這個網絡就是麥克納馬拉創建的大萊信用卡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家信用卡公司。195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作為金融機構首先進入發行信用卡的領域,由此揭開了銀行發行信用卡的序幕。1958年10月1日,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推出了運通卡(Ameri-can Express Card)。與白手起家的大萊信用卡公司不同,運通是美國的百年老店,享譽全球,特別是它的旅行支票被公認為與美元一樣可靠,所以運通發行的信用卡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認同,兩個月發行量就突破了20萬。由於運通在旅行服務業的主導地位,信用卡一推出,簽約入網的商戶便超過了17000個;特別是美國旅館聯盟的15萬卡戶和4500個成員旅館的加入,標誌著銀行卡終於被美國主流商界所接受。運通卡的誕生,對於信用卡受理市場的開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58年9月,就在運通卡醞釀推出的同時,美洲銀行給弗雷斯諾市幾乎所有的家庭寄去了名為美洲銀行卡(BankAmeri-card)的信用卡,共6萬張左右。這是銀行卡發展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營銷,人們稱之為“大投遞”。許多家庭從此就用美洲銀行發的信用卡賒購商品,信用卡因此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小額消費信貸的工具。1959年,人們用美洲銀行卡購物的金額達590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3.5億美元),信用卡購物時代從此開始了。信用卡在弗雷斯諾市的成功營銷鼓勵美洲銀行進一步擴大卡業務,1960年,投入使用的美洲銀行卡達23.36萬張;1968年,美洲銀行卡發行量超過100萬張。
到了20世紀60年代,信用卡很快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並得到迅速發展。隨著信用卡的消費日益增長,其他銀行也想加入發卡行列,它們與美洲銀行組成協會,共同經營信用卡,信用卡支付清算結賬業務從此與信貸業務分離開來。各家銀行發行信用卡,提供消費信貸,由聯合協會負責市場營銷、後台交易處理和清算,西方銀行界將這種協會組織稱為“銀行卡聯盟”,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銀行卡組織的前身。“銀行卡聯盟”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信用卡跨行網絡的發展,使信用卡作為一個新型信貸工具和支付工具迅速在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英國等歐洲各國盛行起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我國的香港、台灣等地區也開始有了信用卡業務。1977年,該聯盟更名為“VISA”。
1966年,另外一些銀行組成了同業銀行卡協會(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發行信用卡,並將協會作為信用卡聯合營銷和清算的平台,這就是以後的萬事達卡組織。它們營銷信用卡的方式和美洲銀行相似,從1966年到1970年,同業銀行卡協會寄出了大約1億張信用卡,直到1970年美國禁止商業機構向居民郵寄不受邀請的郵件。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開始接受信用卡,一些大型零售商為了促銷目的,和銀行聯合發行聯名卡,在提供信用消費的同時,還設計消費積分等各種獎勵方案,進一步推動了信用卡的應用。做得比較成功的有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和花旗銀行聯名發行的AAdvantage卡、美國通用汽車卡(GM Card)以及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AT&T Univer-sal Card。
可以說,零售商家的促銷動因和消費者的信貸需求為信用卡的誕生、發展創造了市場土壤。然而,使信用卡業務擺脫欺詐風險和高額營運成本,變成銀行贏利業務的卻是計算機係統和網絡的應用。1970年,美洲銀行總裁迪·霍克創建了新電子係統,第一次將計算機引入信用卡交易,大幅度降低了信用卡交易成本,並有效防範了欺詐風險。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網絡係統在金融業的普及有力促進了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為電子支付的實現創造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