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木蘭回家數日,問及父母,方知葉同觀、楊廷臣、陳榮袞、慧參尼僧、醉月長老皆羽化升仙,即告知父母,來大悟山參見喪吾和尚。不料喪吾前知,接至半山而來。木蘭就道旁叩頭,喪吾指明駝言曰:“將軍今不出征,留此駝無用,送老僧罷。”木蘭曰:“祖公既要此物,晚生敢不相送。”喪吾雙手捧駝頭大喝道:“記性尚在否?”那明駝將頭點了三下。喪吾吟雲:
見機不早有誰憐,空抱明珠向暗投。
解脫從前人我相,身歸淨土樂優遊。
駝兒聽了喪吾之言,又將頭點了三點,喪吾命徒弟牽入後院去了。喪吾同木蘭步入方丈,木蘭將靖鬆之書呈上。喪吾將書子拆開封筒,伸指向封筒內一探,竟無片紙隻字在內。喪吾將書掛在方丈門外,曉諭眾僧道:
五台山白雲庵靖鬆道人,千裏寄書,問候老僧。老僧啟書看之,內中渺無一字。爾等僧眾,有能會其意者,老僧即讓方丈,將本寺衣缽付你執掌。眾僧自不敢爭論。
方丈喪吾示。
這告示一出,寺中僧眾一百多人,都猜疑不定。有兩個入方文稟曰:“道家戒葷不戒酒,莫非這道人年紀老大,醉後修書,將書信未曾放在封內?我若猜著了,這個方丈讓我做幾年。”喪吾道:“胡說!”那兩個和尚光著兩眼,看著喪吾,見喪吾不理,不敢做聲,退出方丈去了。又一個和尚進來稟曰:“五台山離鎮市甚遠,朱將軍又急欲回,買紙不及,隻在封筒上寫個拜上拜上。內中雖然無信,外麵之字也就可以拆得。”喪吾曰:“一發胡說!”又有一個進來說道:“必是朱將軍在路上拆書盜看遺失了,也是有之。”喪吾將頭搖了一搖,對木蘭說道:“佛家盡是伶俐子,道家那有糊塗仙?我寺中僧徒雖多,今日看來,誰是佛家種子?將軍素明禪機,可達靖鬆之意否?”木蘭曰:“弟子素蒙祖公詣教,靖鬆之意雖不能盡知,亦可識其大意。”即提筆書雲:
道有何物,惟集於虛。
外實內空,不與物具。
往來開闔,信在中處。
視之若有,探之則無。
妄中有真,心言意語。
理妙難書,空空如如。
木蘭寫罷,雙手送於喪吾。喪吾看罷曰:“靖鬆叫我如是如是。”即將木蘭之言,遍示諸生。有兩個愚和尚見了,私說道:“朱將軍在路上偷看了來,卻又在我師傅麵前賣乖。可惡!可惡!”要知後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