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木蘭三上陳情表 太宗建廟旌賢良 (1)
卻說太宗自殺伍登之後,頗生退悔,遂疏斥張昌宗,不許在軍機所行走。忽一夜夢一大鸚鵡,自天而下,日月對照。鸚鵡集於李樹上,將李樹花葉盡行披落。太宗召許敬宗,以夢告之。敬宗曰:“鸚鵡自天而下,又日月對照,披落李樹花枝,將來亂唐室天下,定是武昭公主木蘭也。李淳風言此女居於王宮,隱隱指出木蘭是陛下受重之人,天機不可泄露。且卦辭雲:眇能視,跛能覆,覆虎尾。曰眇,曰跛,是其外體不全,而能視能履,非真眇真跛可比。今若履虎尾而不懼,必有咥人之凶,將來為禍於子孫,窺竅神器,武人為於大君也。
木蘭女扮男妝,出征十二年,立十二功勞,非武人而誰哉?豈不知小不忍則亂大謀,陛下奈何學婦人之仁,而不究當前之禍?今元勳俱已老邁,後進之士誌氣清明,上下歸心,有如木蘭者乎!”太宗曰:“無有也。”“料敵製勝,協和眾心,戰則必克,有如木蘭者乎?”太宗曰:“無有也。”“涉獵三教經書、曆代政治,默識心通,有如木蘭者乎?”太宗曰:“無有也。”敬宗不複語,太宗曰:“朕非不忌武昭公主,但愛之親若骨肉,惡之視若仇(隹七隹),恐非仁者所為。前日誤殺伍登,文武大臣疾首寒心,朕非不知,豈可無罪而又殺木蘭?”敬宗曰:“天有妖象,民有語言,武昭公主亂唐室天下,臣為萬歲後代計耳。萬歲恐臣民譏議,諛以美言,召至中途,毒殺之可也。令使臣詐稱中風而死,夫誰得而知之?如木蘭再不奉詔,加以抗旨之罪,命節度使尉遲寶林囚之來京。中途絕其飲食,說他懼罪而死,眾口塞矣。”太宗大喜,命張昌宗召木蘭。昌宗受了密旨,竟往湖廣西陵而來不表。
再說李靖屢屢告老致仕,太宗留之不住,回山修道而去。尉遲恭辭回田莊,壽享八十五歲,無疾而終。皆因太宗庇護才人武曌,屈殺伍登之故。
再說張昌宗奉旨來至西陵,木蘭排香接詔跪。旨雲:
朕與後春秋鼎盛,後每念卿有公主之名,未見公主之麵,即皇宮幼女等,皆傾心慕悅。公主守製,料已三年,詔書到日,易服成祥,隨使臣來京,慎勿抗命。
木蘭讀罷,張昌宗施禮而言曰:“萬歲視公主如親骨肉,公主宜早作速進京,以慰聖意。”木蘭曰:“前日爾逢君之惡,屈殺鎮北侯,天下人人共怨,今欲誑我進京,在中途絕我性命。若不念爾受天子之命,斬爾佞臣,以泄伍登之憤。”嚇得張昌宗不敢做聲。木蘭說罷,即入內室,連夜修起陳情表文,次日出來,喝曰:“張昌宗何在?”張昌宗連忙跪下:“啟公主,奴才在這裏。”木蘭曰:“我這陳情表文,你齎之回朝,代我朝見聖上,道臣兒不肯進京,恐明彰君過。”木蘭即望闕而拜曰:“父兮母兮,生我鞠我。乳哺劬勞,曷其有極。為今之故,盡了性命,身死心安,毋遺君患。竊竊孤忠,天人共鑒。”木蘭道罷,解衣露胸,手執寶劍,將胸骨破開,用手扯出心來,叫聲:“張昌宗,看我赤心如日,豈肯行叛義之事?”嚇得張昌宗叩頭不止。須臾鮮血進盡,木蘭氣絕。金蘭欲殺昌宗,鐵冠止住曰:“若殺朝廷使臣,有傷木蘭之忠。”執劍將木蘭心割下來,盛入盒內,令張昌宗懷之進京。昌宗眾人鼠竄而逃。花阿珍見木蘭既死,附屍慟哭欲絕,回入房中,自縊而亡。鐵冠道人同諶於飛葬木蘭、阿珍於木蘭山麓,二人就木蘭山左白雲洞中,煉性不出,不知所為。
一日,諶於飛割雞卵款客。見青包黃外,黃外青中,黃中另有一光明小竅,奮然流涕。謂鐵冠道人曰:“惜乎!木蘭一死,吾道其窮矣乎?人但知雞卵之形,可以象天地,而不知卵形如太極,其象在天地之先,混沌未開之時,中有金光,如卵之黃也。黃中小竅光明,如太極之根。漸而青氣充足,其殼始堅。由卵而生雞心、肝、脾、肺、腎、與人相同,始為後天卦象。”於是二人相與作《道心說》。其文既成,思楊琰(廷臣之子)出仕武崗,為人重厚簡默,堪為載道之器,遣人以文遺之。楊琰得書,焚香跪誦。其略雲: